阅读历史 |

第700章 光是种出来的(2 / 2)

加入书签

哪怕世人还不懂。第150章 光是种出来的(续)

凌晨三点四十六分,云港市上空的卫星轨道悄然完成一次无声校准。

十三颗低轨通信卫星同步转向,对准地球表面十座沉睡已久的基站——它们曾是边缘网络的废弃节点,锈迹斑斑,无人问津,如今却在同一个频率下微微震颤。

苏明玥站在“观察哨”顶层的环形露台,指尖轻触玻璃幕墙,映出她清冷而坚定的轮廓。

风从海面吹来,带着咸涩与希望交织的气息。

她的瞳孔倒映着城市灯火,可心中所见,却是万里之外那十道即将破土而出的声波脉冲。

“种光。”她低声呢喃,像是许下一个誓言。

这不是反击,不是曝光,更不是控诉。

这是播种。

她要让那些被榨取、被商品化的眼泪,重新长成星光。

阿K的声音准时响起,在全球匿名电台的加密频道中流转:“今晚九点整,第一轮《小星星》修复版将通过‘凤凰信标’系统全球联播。这不是音乐,是信号;不是娱乐,是唤醒。”

与此同时,线上公益平台“画一艘船”上线不到十二小时,已有超过七千名儿童上传手绘作品。

每一幅稚嫩的涂鸦都经过人工智能识别,生成独一无二的声纹Id,并嵌入晚九点的广播流中——那不再是一首简单的童谣,而是一场千万孩子共同参与的情绪共振实验。

“他们用悲痛收割利益,”苏明玥坐在控制台前,目光扫过实时数据面板,“那我就用纯粹制造反向磁场。”

她知道厉知行不会坐视不管。

那个躲在阴影里操控“情绪经济”帝国的男人,靠贩卖虚假共情攫取巨额资本,早已将人性弱点编译成算法模型。

但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以为情感可以被垄断,却忘了光从来不是谁的专利。

三天后,凌晨一点十七分。

警报突响。

主屏幕骤然亮起红光,随即转为柔和绿波。系统日志自动弹窗:

【检测到外部响应集群】

新加坡·樟宜社区中心|上海·虹口旧城区广播站|成都·青羊巷公共音响系统……共7个异常激活节点

同步回传协议包:【情绪锚点重建完成,反向追踪启动】

苏明玥猛地站起身,心跳如鼓。

不是被动接收了。

是有人在回应。

那些曾被“悲痛实验室”侵蚀的城市角落,那些原本只播放募捐广告的老旧喇叭,此刻竟自发接入了《小星星》的旋律,甚至开始循环播放孩子们画作转化的声纹片段。

更令人震撼的是,每个节点传回的数据包中,都携带一段高度一致的情感编码——那是未经修饰的真实喜悦,夹杂着久违的安宁与信任。

“他们在听。”小陆声音发抖,“而且……他们在回应我们。”

阿K在耳机中轻笑一声:“明玥,你猜怎么着?新加坡那边的管理员说,有位独居老人每天晚上八点五十五就搬椅子坐到阳台,说‘今天星星会唱歌’。”

苏明玥闭上眼,指尖抚过耳畔监听器。

她听见的不只是歌声,还有千万颗心正悄悄松动的声音。

而在千里之外的新加坡某栋写字楼密室,厉知行死死盯着监控屏,脸色铁青。

画面里,一对母女站在公寓楼下,仰头听着从社区广播传出的童声。

小女孩踮脚拍手,母亲眼角含泪,轻轻跟着哼唱。

“荒谬!”他一拳砸向桌面,玻璃杯应声碎裂,“这不过是段劣质录音!凭什么……凭什么他们会相信这种东西?”

他的助手颤抖着汇报:“各大节点的用户停留时长突破历史峰值,社交平台出现自发话题#我听见星星了#,热度两小时内飙升至前三……我们投放的情绪诱导广告点击率下降42%。”

厉知行咬牙切齿:“她不是在揭露我们。”

他喘着粗气,

“她是在收编人心。”

就在此刻,隐藏在他办公室吊顶通风管内的一枚微型接收器,悄然完成了第三次声频采样。

它没有发出任何信号,只是静静记录着他每一次咆哮、每一条指令的声波特征——那是顾承宇布下的棋子,早在三天前便潜入这间号称“绝对安全”的指挥中枢。

深夜,苏明玥独自回到办公室。

窗外夜色如墨,唯有远处基站塔顶闪烁着微弱绿光,像遥远星群中的灯塔。

她戴上耳机,播放朵朵最新一条语音。

“姐姐,我今天教同桌唱那首星星歌啦,他说他梦见爸爸回来了。”

声音干净得像雨后的空气。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缓缓启动【商业直觉】。

但这一次,不再是感知风险、识破谎言。

她主动将这段纯净情绪编码,凝练成一道“希望脉冲”,注入“观察哨”主网核心协议。

刹那间,全球十三个基站同时亮起绿灯。

数据流如潮水奔涌,形成闭环共振。

阿K的声音在电台低语,温柔却穿透黑夜:“各位听众,今晚的夜航飞船,载满了光。”

而在厉知行电脑深处,一份自动备份的日志文件悄然改写:

【用户‘tide7’权限等级提升至‘守灯人·执炬者’】

【认证方式:情感共鸣强度达标】

【接入节点:13\/∞】

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有些人已经开始做梦了。

梦里有星星落下,变成歌声,落在孩子的枕边,落在老人的窗台,落在某个曾关闭心门的人耳边,轻轻说:有人在听你。

而此刻,互联网深处,《悲痛实验室》第一期视频的播放量正以每分钟十万的速度攀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