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赞比亚,基特韦:铜带星河,青春燃歌(1 / 2)
火车穿行在恩多拉与基特韦之间的铜带走廊,列车节奏像心跳般稳健。夜色中,远处的矿灯和厂房的余光如点点星火,一路从荒原到工地,从田野到钢铁,连接着赞比亚最深的工业脉络,也把我的思绪带入对非洲大陆工业和青春梦想的沉思。
途中收音机里正播放“国民动力”节目,主持人用热情的嗓音讲述基特韦的矿工与工程师,车厢里的工友们纷纷安静下来,专注地聆听。每一个故事,都是汗水与命运的交响,也是人类精神的长歌。我静静凝视窗外那片被雾气和矿尘包围的土地,仿佛整个铜带都在呼吸、跳动,与我的内心节奏合拍。
我翻开《地球交响曲》的新页,郑重写下:
“铜带星河与青春燃歌。”
列车抵达基特韦,已是清晨七点。晨光穿透雾霭,城市的天际线在烟尘与光影中若隐若现。这里没有摩天大楼,却有无数厂房和输送带,像大地脉络一般蔓延。空气中混杂着机器油脂、矿石和青草的味道,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土地和工业的厚重。
我住进市中心一处老工人区改建的旅馆。门口铜牌刻着:“欢迎来到铜之梦的起点。”老板奇苏,是位满头银发的退休电工,话语质朴却透着一种老工人的幽默与坚韧。
“我们基特韦人哪,骨头里都带着铜,连梦里都能听见机器唱歌。”他自豪地笑着,把我领进一间陈列着收音机、老铜器和矿石样本的起居室。墙上还挂着他年轻时在矿井工作的黑白照片,那些眼神坚毅的年轻人仿佛正凝视着我。
饭后,奇苏带我参观一处已停产多年的老厂区遗址。铁门锈迹斑斑,厂房墙上斑驳的标语还依稀可辨:“劳动是国魂,矿石是心声。”风从废弃厂区吹过,带来远处新工厂轰鸣与晨鸟啼叫。夕阳下,我仿佛看见无数身影在金属光芒中穿梭,听见岁月在钢铁与石头间低语。
我写下:“基特韦,不是冰冷的钢铁丛林,而是人类意志铸就的岩脉和精神堡垒。”
第二天清晨,我随奇苏一起前往基特韦最大的现代矿场——穆法拉矿区。安全帽、护目镜、橡胶靴,一身装备穿戴齐整,才算是真正步入了这座工业重镇的心脏。
矿场内人流如织,现代化设备与人工操作井然有序。升降机带我深入井下,矿道里灯光幽蓝,机器与人影交错。在班车上,我结识了22岁的莫图巴——一位矿工学校刚毕业不久的年轻矿工。他满脸青春的倦容,却掩盖不住眼中的光芒。
“你不怕累吗?”我问。
他摇头,笑着挥挥满是灰尘的手套:“在矿井里挖的不只是铜,是明天。我要让妹妹去读书,让妈妈有药吃,让家能盖上新铁皮房。”
午休时,莫图巴和同事们围坐在食堂外,随手捡起废铁敲出节奏,唱起老一辈矿工的歌。歌词里唱着“从地心出发的梦,流向大河与星空”。那种旋律,没有半点矫饰,是每一口呼吸里混着泥土与希望的热度。
我静静聆听,内心被一种真挚的情感击中——这些矿工的青春,正在黑暗与光亮的交界处燃烧,铸成一首写给土地和未来的赞歌。
我写下:“基特韦的铜,不只埋在地底,更在这些年轻人火热的手掌和颤动的歌喉里,成为青春最有力的证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