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茶引之谋(2 / 2)
他不知道,自己的官引是萧虎故意放的饵。周显在虎符堂核对账目,发现巴特尔的茶叶有三成流入了南宋禁军大营 —— 通过白虎堂的外围商户转手,价格翻了一倍。“将军这是既赚南人的钱,又探南人的底。” 周显望着账上的数字,“光这月,官引的利润就够造五门虎蹲炮了。”
萧虎却盯着南宋的地图:“让巴特尔再涨两成价,我要看看,禁军肯花多少钱买茶。” 他要的不是利润,是摸清南宋的军费底线 —— 连茶叶都肯高价买,说明军饷尚足,南征还需再等。
李默的商引发放册上,记着一串隐秘的名字 —— 都是与白虎堂合作的南宋商户。给赵葵供应军粮的张大户,领了商引后,每次运粮都要顺带捎两箱 “北地新茶”;临安府尹的小舅子,则借着商引的便利,将南宋的丝绸偷运到北岸,换成蒙古的良马。
“这些人就是咱们的眼线。” 李默对碧螺队的探员道,“茶引上的编号,就是他们的代号。比如‘商引十三’,就是张大户,他的粮队明日会经过扬州,你们去‘验引’,实则查他的粮车里有没有军器。” 探员领命而去,腰间的虎纹佩与茶引上的白虎遥相呼应。
深夜,李默将商引流水账抄录一份,藏在茶砖里送往汴梁。账册的空白处,他用密写术注着:“南宋茶商多依附,可借机安插人手入江南。” 这才是茶引的真正用途 —— 经济控制只是表,情报渗透才是里。
帖木儿在军器坊看到运来的茶叶,勃然大怒。“咱们的骑兵在前线挨冻,你却让南人用几张破纸赚咱们的钱!” 他闯进虎符堂,将茶引摔在萧虎面前,“巴图鲁亲王在和林都听说了,骂你‘用银钱养南蛮’!”
萧虎捡起茶引,慢条斯理地抚平褶皱:“你以为我愿意?” 他推开舆图,“蒙古骑兵能过江吗?不能。但这茶引能让南人把军器、粮食送上门,比打十年仗还管用。” 他忽然提高声音,“等咱们的水师练好了,这些茶引换来的炮,就能轰开临安的城门!”
帖木儿被噎得说不出话,却仍不服气:“若南宋禁了茶叶,咱们岂不是束手无策?” 萧虎笑了:“他们敢禁?江南茶农靠咱们吃饭的,没有北境销路,他们会先反 —— 这就是‘饵养’的道理。” 帐外的风卷着沙尘掠过,茶引上的白虎在烛火下似要扑跃,映得两人的影子忽明忽暗。
和林的怯薛赤答木,拿着萧虎的茶引奏报,在忽必烈面前跪下。“萧将军推行虎纹茶引,每月入银五千两,却只上缴三成,其余都入了虎踞行省私库。” 他呈上密查的账册,“且商引多发给汉人,蒙古商户颇有怨言。”
忽必烈翻着账册,指尖在 “白虎堂” 三字上停顿。他想起萧虎的奏言:“以茶制南,以商养军”,当时觉得有理,此刻却嗅到了专权的味道。“让拔都亲王给萧虎捎句话。” 忽必烈合上账册,“官引需由和林派官共同掌管,商引的三成利润得上缴大汗府库。”
赤答木领命而去,却不知忽必烈另有密令 —— 让驻汴梁的怯薛暗中统计茶引流向,尤其注意萧虎与南宋商户的私下往来。黄金家族的猜忌,从不会因战功而消失,哪怕是萧虎这样的 “得力干将”。
盱眙的茶市已成北人的天下。南宋茶商想做生意,必须先到虎记茶行 “挂号”,领商引时还要押上田契或店铺 —— 白虎堂美其名曰 “担保”,实则是攥住了他们的命脉。王敬之的云雾茶场,如今一半的收成要靠虎纹茶引外销,他对着账本叹气:“我这茶农,竟成了北人的佃户。”
萧虎在汴梁收到李默的密报:“江南茶税锐减,临安府库空虚,理宗已下令严查走私。” 他将密报与茶引利润账册并排放好,对周显道:“你看,这纸比刀还利。” 窗外的石榴花开得正艳,像一团团燃烧的火,映在茶引的白虎纹上,竟透出几分血色。
夜色渐深,虎符堂的灯还亮着。萧虎拿起一张虎纹茶引,与南宋的缠枝莲引拼在一起 —— 完整的白虎踩着莲花,似要吞噬,又似相依。“这南北,终究要成一体。” 他低声自语,将茶引锁进铁柜,柜里的兵器与账册,在黑暗中完成了无声的交接 —— 经济的渗透,从来都是为军事的征服铺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