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密信构陷(1 / 2)
868 章:密信构陷(白虎堂的报复)(至元四十三年春?临安)
临安城西的破庙里,李默正对着一盏油灯临摹笔迹。案上摊着两张纸:一张是赵葵给史宅之的亲笔信,另一张是他伪造的 “降书”。笔尖蘸着特制的墨 —— 用石榴皮汁调过,写出的字初看乌黑,过三日会泛出浅黄,与赵葵常用的 “松烟墨” 老化效果一般无二。
“‘愿献扬州降’这五个字,得再重些。” 他对身旁的副手王砚道,“赵葵的字带武将气,捺脚要像刀劈。” 王砚捧着萧虎的回函摹本,上面的蒙古文印章已刻好,是用皂角木仿的,连边角的磨损都做了旧。“徐清叟的人说,今晚就来取信。” 王砚压低声音,“要不要在信里加些私怨,比如骂理宗昏聩?”
李默摇头:“越像平常语气越可信。” 他在信末添了句 “待秋收后献城,望保淮南百姓”—— 这话既符合赵葵的仁厚名声,又给了萧虎 “拖延” 的理由。吹灭油灯时,伪造的信已晾在瓦上,与真信并排,竟难辨真假。
徐清叟的门生、御史台检法吴衍,揣着密信穿过御街。信被缝在他的朝服衬里,针脚细密,不凑近看绝难发现。昨夜李默的人找到他,只说 “有赵葵通敌的实证,事成后推你做中丞”。吴衍虽知风险,却抵不住诱惑 —— 扳倒赵葵,就能替老师徐清叟出一口气。
进了东华门,他故意在宫门口磨蹭,等见到何梦然的轿子,才 “惊慌” 地迎上去。“何相公,出大事了!” 他低声道,“有人托我转交一封密信,事关赵将军……” 何梦然掀开轿帘,见是吴衍,又看他紧张的模样,立刻会意:“随我来值房。”
值房里,何梦然展开信纸,刚读两行就拍了案:“果然有此事!” 他盯着吴衍,“这信从何而来?” 吴衍按李默教的话说:“一个茶商塞给我的,说北境有人出千两黄金买赵葵的人头。” 何梦然冷笑:“不用买了,这信就是他的催命符。”
理宗正在御书房看新造的楼船模型,何梦然捧着密信闯进来,“扑通” 跪下:“陛下,赵葵要反!” 信纸递上去时,还在微微颤抖。理宗展开一看,起初以为眼花 ——“愿献扬州降,求封淮南王” 几个字刺得他眼睛生疼。
他猛地想起赵葵在朝堂上的强硬,想起流民北渡时他的 “不作为”,再看信末 “待秋收后献城” 的字眼,只觉得浑身冰凉。“朕待他不薄,他竟要献城!” 理宗将信摔在地上,龙椅扶手被攥得咯吱响,“传旨,即刻锁拿赵葵,打入天牢!”
太监刚要应声,史宅之恰好求见。听闻旨意,他连忙叩首:“陛下息怒!此信恐有诈!赵将军驻守扬州十年,若要反,何必等到今日?” 理宗指着地上的信:“笔迹、印章都对,你还要替他辩解?” 史宅之拾起信纸,指尖划过字里行间:“请陛下细看墨色,赵葵的墨从不用石榴皮汁。”
早朝的争论比往日更凶。何梦然举着密信:“铁证如山,史相公还要护着通敌者吗?” 吴衍附和:“臣亲眼见茶商递信,绝非伪造!” 群臣分成两派,一半喊 “严惩”,一半劝 “详查”。
史宅之不急不躁,展开赵葵往年的奏折:“诸位请看,赵将军的‘葵’字,草头是分开的,信里却是连笔;他写给陛下的奏章,从不盖私印,这信上的‘赵’字印,是何时刻的?” 他转向理宗,“臣请陛下下旨,查这封信的流转路径 —— 谁送来的?从哪来的?一问便知。”
赵葵此刻正在班列中,脸色铁青却一言不发。史宅之的话替他解了围,却也让他看清:朝堂上的刀,比北境的箭更伤人。他忽然出列:“臣愿接受审查,若查实通敌,甘受凌迟!但若系构陷,恳请陛下严惩幕后之人!” 掷地有声的话,让不少中立官员暗暗点头。
临安府尹魏了翁带着捕快,按史宅之的指点追查 “茶商”。吴衍说那茶商穿青布短褂,留山羊胡,常在清河坊出没。捕快们查了三日,却只找到三个符合描述的茶商,都有不在场证明。
“这是故意留的假线索。” 魏了翁对副手道,“吴衍要么被人骗了,要么就是同谋。” 他让人盯紧吴衍的住处,果然发现夜里有个黑影与其接头。追至城外时,黑影却跳入护城河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带泥的草鞋 —— 鞋纹与盱眙互市点的沙土一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