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阁内议策(1 / 2)
883 章:阁内议策(灭宋策略的路线之争)(至元四十三年夏?汴梁虎豹阁)
虎豹阁的檀香混着汗水味,在三层密议室里凝滞成一股紧绷的气息。萧虎坐在虎皮铺就的主位上,指尖叩着案上的《江淮水势图》,图上用朱砂标着已破的南宋水寨,墨迹还带着新干的光泽。侍卫刚换过铜炉里的炭火,火星溅在青砖上,像极了帐外士兵磨刀的寒光。
帖木儿的重甲靴在地板上碾出细微声响,他瞟了眼站在对面的孟珙 —— 这南宋降将今日穿了身新制的紫袍,腰间玉带衬得脸色发白,倒比刚归降时多了几分底气。“孟将军倒是养得滋润。” 帖木儿故意扯着嗓子,甲叶碰撞声惊得烛火跳了跳,“不知还记得江南的水路吗?” 孟珙握着袖中的手炉,炉壁的虎纹硌得掌心生疼,却只淡淡道:“比不得帖木儿万户的马蹄,能踏遍中原。”
周显站在侧首,悄悄展开袖中密报:淮南流民北渡者日增,其中三成是南宋溃兵。他正想开口,萧虎忽然抬手 —— 密议室的铜铃轻响,守在阁外的张诚会意,将偷听的小校拖了下去。这无声的警告,让阁内的空气更沉了。
“某请直取临安!” 帖木儿猛地拍向案几,青瓷笔洗震得跳起,墨汁溅在《江淮水势图》的 “临安” 二字上。他扯开领口,露出锁骨处的箭疤 —— 那是十年前在襄阳城下留下的,“南宋水师残了七成,楼船烧得只剩三艘,此刻不打,更待何时?”
他指着图上的长江下游:“骑兵从镇江登陆,三日可抵临安城下。某愿带五千重甲,凿开宋宫大门!” 说到激动处,竟拔出腰间弯刀,刀光映在他充血的眼底,“那些南人,见了咱们的马刀就腿软,当年襄阳……” “当年襄阳守了六年。” 孟珙突然插话,声音不高,却像冰锥刺破热气。
帖木儿怒视着他:“降将也敢插嘴?” 萧虎把玩着虎钮大印,忽然道:“让他说。” 这三个字轻飘飘的,却让帖木儿的刀缓缓归鞘 —— 他知道,萧虎虽倚重蒙古铁骑,却从不让意气盖过胜算。
孟珙上前一步,指尖点向图上的太湖流域:“此处河道宽不足丈,深不及腰,骑兵进去,马腿都拔不出。”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私绘的《江南水寨图》,上面用蝇头小楷标着每处浅滩、暗桩,“临安外围有七十二水寨,虽不及长江楼船阵,却能以小船袭扰,拖延时日。”
“某在黄州时,曾见乡兵用‘泥鳅船’(仅容一人的小划子),载着硫磺罐顺流而下,能烧穿三层船板。” 他抬眼看向帖木儿,“万户的重甲骑,能追得上泥鳅船吗?” 这话戳中了蒙古军的软肋 —— 他们在开阔地所向披靡,到了水网密布的江南,就像猛虎入了泥潭。
孟珙话锋一转,指向淮南:“此处新附,百姓多持观望。若我军主力南进,后院必生乱。去年黄州降时,某亲见老弱妇孺对着宋旗哭拜 —— 民心未附,纵得临安,也守不住。” 他将《江南水寨图》铺展在案,图角盖着他的私印,那是枚小小的 “孟” 字,此刻却比帖木儿的刀更有分量。
周显趁两人争执的间隙,展开另一卷《秋汛水情表》:“据钦天监奏,今年秋汛比往年早半月,长江水位将涨三尺。” 他用象牙尺量着图上的距离,“此时攻临安,水师需逆水行船,风险倍增;若等秋汛过,水位回落,咱们的虎头船更灵便。”
他看向帖木儿:“万户的骑兵可先驻淮南,清剿宋廷残部,顺便监守新附州府 —— 这既是战功,也是稳后方。” 又转向孟珙:“孟将军熟悉江南,可率降卒编练‘向导营’,标注水寨虚实,待来年春水涨前,必能派上用场。” 这话说得两头圆融,既给了帖木儿台阶,又让孟珙有了用武之地。
萧虎看着周显 —— 这位幕僚总能在剑拔弩张时,找到第三条路。他想起周显昨夜递的密折:“孟珙虽降,心未可知,当借其才,亦防其诈;帖木儿勇则勇矣,需以水战之难挫其锐。” 此刻看来,倒是与自己的心思不谋而合。
“虎豹阁的底层,藏着多少降表?” 萧虎忽然问。周显立刻应道:“现有十二州府,黄州、扬州、滁州……” “不够。” 萧虎打断他,指节轻叩案面,“要让庐州、常州、润州的官老爷们,自己捧着印信来。”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虎头铡前,铡刃上的猛虎噬羊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孟将军说民心未附,是实话。帖木儿想速胜,是勇志。但灭宋如烹小鲜,急不得。” 他转头看向帖木儿,“你的重甲骑,先去修淮南官道,限一月内打通扬州至徐州的驿路 —— 运粮比攻城急。”
又对孟珙道:“给你三千降卒,编‘安抚队’,带着粮种去淮南各村,告诉百姓:‘今年秋粮,官收半成’。” 最后目光落在周显身上:“水师扩编至五百艘,陈六的火鹞船要改良,下月我要见新样品。” 三道指令,将速胜与稳进拧成一股绳,却没明说何时再议南征 —— 这正是萧虎的高明处,让所有人都盯着眼前的事,不敢懈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