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江演惊涛(1 / 2)
893 章:江演惊涛(吞江军的首次实战演练)(至元四十三年夏?长江中段)
长江北岸的芦苇荡里,三十艘巨虎舰一字排开,舰身的 “吞江” 二字被晨露打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萧虎立于旗舰 “白虎号” 的指挥台,手里攥着竹制的江防图 —— 图上用墨笔圈出的 “模拟铁索阵”,与赵葵在镇江布防的样式几乎一致。“今日演武,只许胜,不许败。” 他对水万户陈六道,“让南岸的宋兵看看,什么叫吞江之势。”
传令兵举着红旗穿梭于各舰之间,旗语 “三刻后开始” 在江面上连成一串流动的火焰。阿古拉的陆万户士兵已在北岸列阵,背着登船梯的士兵们踩着水洼小跑,铁甲与木梯碰撞的声响惊飞了芦苇丛中的白鹭。“记住,” 阿古拉扯着嗓子喊,“登船后先砍缆绳,再清甲板,动作慢了军法处置!” 这些从草原调来的骑兵,至今仍不习惯水战,脚下的船板晃得他们直皱眉,却没人敢后退 —— 萧虎的令箭就插在指挥台旁,箭羽上的白虎纹像在盯着每个人。
“起锚!” 随着陈六的令声,巨虎舰的主帆 “唰” 地展开,帆布上的虎头纹在风中鼓成一团,仿佛要扑向江心。这艘仿制南宋楼船的巨舰,长三十五丈,宽八丈,甲板上列着十二门虎蹲炮,炮口缠着浸油的麻布防潮。水兵们按 “三人为伍” 的规矩站位:一人填火药,一人装铁砂,一人点引线,动作如行云流水 —— 这是陈六用三个月时间练出来的 “炮阵”,要求 “一息填装,两息发射”。
当巨虎舰行至江心,陈六忽然下令:“左舵转,撞向模拟铁链!” 舰首的铁撞角裹着铁皮,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与水下的木桩(模拟铁链桩)碰撞时,发出 “哐当” 巨响,船身剧烈摇晃,有个年轻水兵没站稳,摔进江里,旁边的老兵眼疾手快,一矛将他钩了上来。“继续前进!” 陈六的吼声压过水声,他知道,这点颠簸与实战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 当年破扬州水寨时,比这凶险十倍的浪头都闯过来了。
“放火箭!” 张诚站在巨虎舰的前甲板,挥旗示意。三百支火箭同时升空,箭杆上的硫磺球在飞行中燃烧,像一群火鸟扑向对岸的模拟水寨。火箭射中芦苇扎成的寨门,瞬间燃起大火,浓烟滚滚,连南岸的宋兵都能看见那片跳动的火光。“调整仰角,再放!” 张诚的手被火星燎了一下,却浑然不觉 —— 他在计算火箭的射程,确保实战时能精准命中楼船的帆篷。
江面上的十艘虎头船配合默契,趁着火箭掩护,如离弦之箭冲向 “铁链”。船首的士兵甩出带钩的铁链,勾住木桩后奋力拉扯,“咔嚓” 几声,模拟铁链的麻绳应声断裂。“好!” 萧虎在指挥台拍了下栏杆,他要的就是这种 “远攻近突” 的节奏 —— 先用火箭打乱敌军,再用快船破阵,最后巨舰压上,这是他研究了数十次宋蒙水战后定下的战术。
“试水底雷!” 陈六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两名水兵推着浮标下水,浮标下系着三个竹筒,筒里装满火药,引线从竹筒里牵出,系在岸边的木桩上。“点火!” 随着陈六的令声,引线 “滋滋” 燃烧,没过多久,江面上突然 “轰” 的一声炸响,水花溅起三丈高,连巨虎舰都晃了晃。“水下三丈内,木船必沉。” 陈六对萧虎道,手里的图纸被风吹得哗哗响,“这是改良后的第三版,用羊肠裹引线防水,能在水里燃半刻钟。”
萧虎俯身看着被炸起的漩涡,水面上还漂着几块碎木(模拟楼船板):“能炸穿楼船的底板吗?” 陈六道:“试过五次,三次能炸穿三寸厚的木板,只要位置准,足够让楼船进水。” 他忽然压低声音,“只是…… 这雷不好控制,水流快了容易漂偏。” 萧虎拍了拍他的肩:“打仗哪有万全之策?能让宋兵怕,就是好东西。” 远处的水面上,浮标还在轻轻晃动,像一颗颗藏在水底的獠牙。
镇江城头的望楼里,赵葵正用千里镜盯着江北的演习。镜片里,白虎纹的帆影在江面上移动,火箭的火光刺得他眼睛发疼。“那是什么?” 他指着江面上炸开的水花,声音发颤。亲兵递上刚从渔民那买来的消息:“北人在试‘水雷’,说是能炸船底。” 赵葵放下千里镜,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 他守江二十年,从未见过这种武器,南宋的楼船虽大,底板却多是松木,根本经不起这样的轰炸。
王坚在旁叹气:“他们的巨虎舰,比咱们的‘镇海号’还大,炮也多了四门。” 赵葵望着江心那片越来越近的白帆,忽然想起十年前,蒙古水师还只有些小快船,如今却已能列阵演武,而南宋的楼船,因为国库空虚,半年才造好一艘,连油漆都刷不起。“再请朝廷拨款,” 赵葵道,声音里带着绝望,“就说…… 北人要渡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