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4章 监督博弈(2 / 2)

加入书签

粮草是暗卫查的另一重点 —— 此前忽必烈与李谦合作粮草,萧虎总怕他们 “私相授受”。所以大汗特意让卫所粮库搞了 “三公开”:每日消耗公开、领粮签字公开、盘点公开。

每日清晨,粮官都会把 “昨日出库麦米 X 石、糙米 X 石,用于士兵口粮 X 石、训练加餐 X 石” 写在木牌上,挂在粮库门口,木牌上还盖着李谦的仓部小印;士兵领粮时,需在《领粮册》上签字按手印,这册子就放在粮库外的长桌上,谁都能翻,连路过的粮商都会停下来看两眼;每月月底盘点,大汗还会请枢密院的 “军司” 与御史台的 “监察官” 一起来,当着众人的面称粮、对账,李谦也会带着粮吏来,确保 “账册与实物对得上”。

有次暗卫查到,粮库的《消耗册》上写 “今日出库麦米三十石”,却只看到士兵领了二十五石,便立刻报给赵安。赵安带人去粮库问,李谦正指挥粮吏搬粮,闻言笑着解释:“剩下五石是留着给夜间巡逻的士兵当干粮,他们傍晚才回来领,已经记在‘待领’栏里了,你看,这还有大汗的批字。” 说着便指给赵安看,果然在册子末尾有 “待领麦米五石,巡逻队用,大汗” 的字样,旁边还有李谦的仓部印鉴。

忽必烈还会主动把粮草事务 “同步” 给萧虎。每次向李谦申请粮草,他都会把《粮草申请》抄一份送白虎堂,上面写清 “为何申请(比如 “冬季士兵需加粮,每日从三升增至四升,李谦已核算过消耗”)、申请多少、用途”,附 “过往三年冬季消耗数据,李谦已核对”。李谦批了粮草,大汗又会把《粮草到库单》再送一份,让暗卫查 “是否真有这么多粮到了卫所”,到库单上还会注明 “粮船到港时间,李谦已派人验收”。

那日萧虎让赵安去查 “冬季加拨的三百石麦米用在哪了”,暗卫便跟着粮官盘点,见粮库的麦米囤上刻着 “加拨三百石,已用一百五十石,余一百五十石”,麦囤旁还放着李谦的验收记录,再看《消耗册》,每日 “士兵口粮用五石、训练加餐用一石”,算下来正好用了一百五十石,还附了士兵的领粮签字。赵安把盘点结果报给萧虎,萧虎看着李谦的验收记录,叹道:“粮草一事,看来是我多心了,李谦做事仔细,大汗也没藏着掖着。”

暗卫盯得最紧的,还有大汗与官员的 “私下会面”—— 萧虎怕他拉帮结派,动摇中枢。所以大汗干脆把 “私下会面” 改成 “公开议事”,地点多选在中书省的议事厅、卫所的凉亭、甚至漕运码头的粮库,身边总带着侍从或士兵,李谦若参与,也会带着粮吏,让暗卫听得清楚、看得明白。

那日大汗要跟李谦谈漕粮调度,便直接去了中书省的议事厅,还让人请了户部的两名主事作陪。几人围坐在案前,李谦拿出《漕粮到港表》,指尖点在 “晚五日” 的字样上道:“下月江南漕粮会晚五日到,是因淮河水位低,粮船行得慢,已让人去协调地方疏水,只是这五日需提前备些储备粮。” 大汗便说:“那我让卫所先调出五十石麦米当储备,等漕粮到了再补,李谦你看够不够?” 两名主事在旁记录,全程无半句私话,连茶水都是侍从当着众人的面倒的。暗卫在厅外听着,把这些话都记下来,报给萧虎时,写的是 “议漕粮事,合规,李谦为主,无异常结党迹象”。

大汗还会 “主动同步信息”。每次跟官员议完事,不管是粮草还是调兵,他都会让侍从把 “议事内容” 整理成《实务纪要》,抄一份送枢密院,一份送白虎堂。比如跟李谦议完 “北驿路岗哨调整”,纪要里便写 “将十里岗的岗哨从三个增到五个,每班岗从五人增到八人,理由是‘盗匪踪迹增多,需加强防范’,李谦已同意增拨粮草,即日起执行”,萧虎看了,便知道他们议的是 “防务”,不是 “结党”。

有次暗卫见刘秉忠在王府待了一个时辰,便以为是 “密谈”,赶紧报给赵安。没想到第二日,大汗便让人送来了《驿路整改方案》,上面写着 “昨日与刘秉忠议北驿路整改,计划将东驿口的泥泞路铺碎石,需调二十人,申请下月执行,李谦已核算过所需粮草,可从储备粮里出”,还附了驿路的绘图,绘图上有李谦的批注 “粮草充足,可支持”。赵安把方案给萧虎看,萧虎道:“原是议实务,还拉上李谦核算粮草,倒是我多虑了。”

甚至面对暗卫的 “试探”,大汗也不回避。有次扮作杂役的暗卫故意问士兵:“大汗跟李千户常私下见面吗?” 士兵正擦铠甲,笑着道:“哪有私下?都是在凉亭里议粮草或巡逻,我们都在旁边听着,有时大汗还会问我们‘这粮够不够吃’,李千户也会跟我们算‘每月要消耗多少’,哪有私话可说?” 暗卫把这话报给萧虎,萧虎看着密报,沉默了许久。

萧虎虽渐渐放下些猜忌,却仍想 “试探” 大汗的底线。有次他故意让枢密院驳回大汗的 “调兵申请”,理由是 “理由不充分,需补充商旅证词”,想看看大汗是否会 “私调”。没想到大汗不仅没私调,还立刻让李谦去联系商旅,补了三份 “东驿口盗匪袭扰” 的证词,再报上去时,枢密院便批了,申请上还多了李谦的签字 “证词属实,确需调兵”。

暗卫把这事报给萧虎,萧虎道:“他倒懂规矩,没逾矩,还让李谦作证,看来是真把实务放在心上。” 耶律楚材在旁道:“大汗是实务人,知道‘合规’才是长久之计,不会因一次驳回就乱了分寸,李谦也帮着他,可见两人是真为防务,不是为私。”

还有次萧虎让赵安 “故意找茬”—— 暗卫查《粮草册》时,说 “上月的消耗比预算多了十石,需解释,李谦为何没拦着”。大汗便让李谦带着粮册来,两人一起跟暗卫对账:“这日多耗两石,是因为巡逻队晚归,加了顿干粮,李谦可证;这日多耗三石,是因为来了十名流民,给了些粮食,地方官也有记录;总共多十石,都有记录,有签字,李谦当时也批了‘应急可用’。” 暗卫对完,没找到破绽,只能道:“是属下查漏了,李千户也确有批文。”

萧虎还会 “突然查岗”。那日他带着赵安,没打招呼就去了北城卫的粮库,要 “当场盘点”。大汗闻讯赶来时,李谦已带着粮吏打开粮囤,士兵们正按袋称粮,御史台的监察官也在旁记录,粮囤上还贴着 “今日库存:麦米两百石、糙米一百五十石” 的条子,与李谦的粮册一致。萧虎看着称粮的士兵手法熟练,监察官也点头说 “无问题”,便对大汗道:“你与李谦合作粮草,倒还严谨,没出岔子。” 大汗躬身道:“为中都防务,不敢不严谨,李千户也帮着把控,不会出错。”

最让萧虎放心的,是 “实绩”。自大汗搞 “实务透明” 后,北驿路的盗匪袭扰从每月三次减到一次,商旅通行量增了两成,士兵训练达标率稳定在九成以上,地方官的感谢信也多了,连李谦都上奏说 “中都禁军粮草消耗合理,无浪费”—— 这些都不是 “装出来” 的,是暗卫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赵安在密报里写 “中都防务日佳,军民皆安,李谦亦认可大汗实务”,萧虎看着这行字,终于松了口气。

随着忽必烈的 “实务透明” 越来越彻底,暗卫的密报里,“无异常” 的字样越来越多。赵安把近一个月的密报汇总给萧虎,上面大多是 “大汗贴训练计划,公开,李谦亦可见”“调兵补报说明,合规,李谦签字”“粮草盘点,账实相符,李谦在场”“与官员议事,公开,无私话” 这类记录,没一条 “违规” 或 “异常”。

“看来是我多心了。” 萧虎把密报推到案边,对赵安道:“把暗卫从三十名减到十名吧,不用再盯得那么紧 —— 三路布控改成一路,只跟实务便可,王府和文书不用再查了,李谦那边也不用盯,他本就是中书省的人,若有问题,户部会报。”

赵安有些意外:“将军,不再多盯些时日?万一大汗是装的呢?” 萧虎摇头,指了指案上的《中都防务月报》:“大汗若真想搞事,不会处处透明,还拉着李谦作证;他既把实务都摆出来,又有实绩在,便不用再疑。再说,中都防务还需他与李谦合作,盯得太紧,反而会让他们寒心,误了正事,粮草调度若出了岔子,更麻烦。”

减员后的暗卫,只跟着大汗赴卫所、查驿路,不再盯王府和文书。有次暗卫跟着大汗去东驿口看铺路,见他挽着袖子,跟士兵一起搬碎石,汗水浸湿了衣袍,李谦也在旁指挥粮吏送水,还笑着说 “这路铺好,商旅走得顺,咱们粮草运输也省力”,暗卫在密报里写 “大汗与士兵同劳,无架子,李谦亦务实,实务为重”,萧虎看了,对耶律楚材道:“此人确是实务之才,与李谦合作也顺畅,可用。”

忽必烈察觉暗卫少了,却没说什么,只是继续把 “实务透明” 做下去 —— 训练计划照贴,调兵申请照报,粮草账册照公开,与李谦议事也仍选在公开场合。刘秉忠道:“大汗,萧将军这是放下猜忌了。” 大汗笑道:“不是放下,是没理由再疑。咱们只要继续做实务,与李谦好好合作,他便不会再盯,毕竟防务要紧,他也不想出乱子。”

深秋的中都,北驿路的碎石路已铺好,商旅的马车走在上面,再没有往日的颠簸,车辙印都比往日规整。大汗站在东驿口的高台上,看着往来的商队,李谦在旁递过一份《粮草调度册》道:“大汗,有您在,这月商旅比上月又多了三成,粮草消耗也跟着增了些,我已让人多备了五十石麦米,免得不够用。” 大汗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枢密院方向 —— 那里,萧虎正在白虎堂看着《中都防务月报》,指尖在 “商旅增三成” 的字样上轻轻摩挲,脸上终于有了些笑意。

这场监督博弈,没有刀光剑影,却藏着军权的暗涌。大汗用 “实务透明” 化解了萧虎的猜忌:公开训练让 “军心向背” 无懈可击,合规调兵让 “兵权私用” 没了理由,透明粮草让 “私相授受” 没了可能(连李谦都公开作证),公开议事让 “结党营私” 没了空间 —— 他没跟萧虎争,却用 “做实事” 守住了自己的位置,还赢得了中枢的认可,连李谦都成了他的 “实务盟友”。

萧虎也找到了 “制衡” 的方式:从 “严防死守” 到 “适度监控”,既没丢枢密院的掌控权,又给了大汗与李谦做事的空间。他明白,中都防务需要 “能做事” 的人,若一味猜忌,只会逼走人才,误了大局 —— 如今大汗有实绩、守规矩,李谦也务实,两人合作顺畅,他便不用再盯,只需把控好 “调兵权” 的核心,便可保军权稳固。

刘秉忠在王府整理《实务纪要》时,对大汗道:“大汗这‘透明’之策,既化解了猜忌,又攒了实绩,还拉着李谦一起,比硬争强多了。” 大汗笑道:“军权之争,不在一时,而在实务 —— 你把事做好,拉着靠谱的人一起做,别人便没理由疑你;你若只想着争权,反而会引火烧身,李谦懂粮草,跟他合作,也是为了把事做扎实。”

那日枢密院议事,萧虎当着众臣的面,提了句 “大汗在中都治军,实务扎实,与李谦合作粮草亦顺畅,防务渐佳,可嘉”—— 这是他第一次公开称赞大汗,也是第一次认可两人的合作。大汗躬身谢过,心中清楚:这场博弈没有赢家,却达成了平衡 —— 以实务为基,以合规为界,他与李谦掌禁军实务与粮草,萧虎掌中枢调兵,共同护中都安稳。而这平衡之下,藏着的,是更大的军权布局的开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