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章 、鲛人泪(十三)(1 / 2)

加入书签

第74章 、鲛人泪(十三)

道不清是吉是祸, 自奏折递呈出去起已是第三日了,还未有回信,周莘隐隐觉得不安, 同样焦灼的还有整个冰河大营。

除却先前高烧不退的将士们, 这几日又加了好些病倒的人,庆阳军分四方镇守,冰河大营仅几千人,起雾后都忙的不可开交, 周莘秦师也在其列。

冰河大营往后拔了一百里,才见雾淡了些,周莘原是个闲人, 这会正在大营忙里忙外。

那日后卫长风的影子都没在大营出现, 秦师说是领了骑兵去巡视四方镇守的营地,出了冰河大营雾色更浓,周莘实在担心,她一时又分不开身, 和秦师安排营帐伤员躺下时,赤霞关的天色都暗了。

周莘站在营帐篝火前,捏了捏发酸的胳膊, 手贴在腰后才想起来卫玘给的令牌那日卫长风没还她, 最初捡来的,没成想还能派上这个用场,到底也算物归原主了。

她来这里已经好些日子,不知卫玘那头过了几日, 现下怎么样, 难免思念上了头, 周莘看着那层火光下的薄雾一时难抑心中酸胀, 没留神秦师早站到她跟前。

“周姑娘。”

周莘回神,见秦师捧着两杯酒过来,凑近时周莘看见他那身素色袍子微微愣神,那延衣襟脱了线的刺绣是琼花纹。

这几日里她与秦师多有接触,他一个文弱的读书人,能熬过关外的风沙,却穿不惯盔甲,以为是多少有些文人的傲骨在,却不想另有原因。

“世人多爱以月寄情,只可惜关外笼了雾,不若夜里,一定能瞧见最圆的月亮。”秦师递过一杯清酒,漾着笑意,“关外清酒有桂香,周姑娘暂可排解相思。”

关外都是将士,饮的都是烈酒,清酒还是秦师来了之后卫长风特意批准只给他的。

秦师聪颖,一眼能看透她心中所想,她欣然一笑,接过秦师递来的清酒浅酌。

不似樊阳荔枝酒清香,又不似卫都金鋈酒华贵,是独属关外将士男儿的那份炽热。

“齐国澄水下游多种琼花树,军师是齐国人?”周莘和秦师挨着篝火坐下。

秦师眸中惊异,露出几分哀伤,垂眸看一眼衣襟刺绣,举杯无奈道,“故土不再,只能以此遥寄。”

周莘无意挑起齐国旧事,见他如此神情,以为自己戳到他痛处,宽慰道:“军师见谅,是我唐突,方才瞧见这刺绣,想起一位朋友说过这话,他也是齐国人,说起来你应当知道他,他是夏侯家的人。”

沙沙作响的夜风中,周莘竟然看见他眸中涌上泪来,疑心是自己又说错话了,立刻想劝解他,却被他摆手打断,“夏侯家那位现在也是位老先生了吧。”

周莘点点头,听他长叹一口气道,“齐国以文为治,向来不争,澄水大旱之后,饿死不知多少读书人,是夏侯家倾尽家财替齐国王室兜底,却最终也没能救下垂死之国。”

说罢朝周莘拱手,“若有机会,定要和周姑娘回去一趟,见见这位老先生。”

周莘笑着和他碰杯,仰杯抿尽酒,视线从夜幕一点点下移,落在雪白的营帐上,然后倏地凝固,落在疾驰回来的两队人马身上。

“是卫主将和陛下的军。”秦师较她更激动,瞬间起身,周莘放下杯子跟上。

·

卫长风急急赶回正与萧烨的黑影军碰上,大营上下出来接了军令。

黑影军来了七个人,交完密令后就被安排在冰河大营,主将营帐气氛却格外冰冷,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因为萧烨的这封密令的确不是什么好事。

随着密令一起来的,还有卫长风留在萧烨那里的另一枚庆阳令。

秦师写回去上京城的折子,被萧烨一口否决。

黑影带来的密令里夹着庆阳令,朱批上写的是不退和营救。

卫长风眉头紧锁,眸光却异常锐利,周莘站在角落都能感受这微凉的夜染上火星。

“主将,此事不妥。”陈征密令还没看完,立刻交还秦师,言语愤愤,声音几欲要炸起来,“陛下耽于美色,也绝不可为了一个宣姬叫万千将士去送死!浓雾不散,怎么能开战!”

底下几位将士纷纷接话,大多都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言,萧烨远在上京城,卫长风是冰河大营的主,危急情势之下,自然以胜为先,从前也不是没扛过旨,只要夺了戎北的旗子,传回北晋照样是荣耀。

那头一句接一句,周莘听的心惊肉跳,抗旨不遵位高权重,于帝王而言是大忌,将士们单纯心思,以为胜了仗夺了失地就能弥补帝王之心,焉知此时萧烨是否已起杀心。

此时应了密令,一如卫玘所述曾经关外之战,那这里就是卫长风的死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