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拾玖.元宵(2 / 2)

加入书签

上官澜转头对玉凤澈道:“咱们十五再来一回吧。”

“好。”玉凤澈答应得痛快。上官澜又转悠了几圈儿尽了兴便作罢回去。只等正月十五玩个痛快。

正月十五这天,上官澜早早就将玉凤澈叫去了望湖楼,玉凤澈到望湖楼的时候,上官澜正在做汤圆,芝麻馅儿和桂花糖馅儿的。玉凤澈眼睁睁地瞧着上官澜修长白皙的五指拿捏着小小的糯米丸子,为了方便把丸子捏成形状,还稍稍翘起了兰花指,别说,还挺养眼。

“虽说瞧了不少回,还是不适应。”玉凤澈拿瓷勺拨弄着碗里圆滚滚白花花的汤圆,忍不住笑了。上官澜往日坐在案前垂首包粽子包饺子包馄饨的模样历历在目,如今想起来,还是忍俊不禁。

“我早就同你说了到时候就会做,你不爱信罢了。”上官澜的瓷勺挑了一枚汤圆,舀起来送到唇边。

玉凤澈也挑了一枚汤圆送到唇边,咬开,是个芝麻糖馅儿的,芝麻的浓香混着糖汁儿的馨甜溢了满口,恨不得直甜到心底。

上官澜见他吹着咬了半开的汤圆儿,热乎乎的白气直往上冒,笑呵呵地问:“好吃么?烫着没有?”

玉凤澈道:“好吃,甜。”

吃过了汤圆,肚子里身上都热腾腾的。

雪停了,还是冷得慌,但街上的每个人,仿佛都不觉着冷。小孩儿拿着冰糖葫芦或者烟花串儿欢呼着从这一头跑到那一头;书生拿着写了灯谜的纸笺凝眉细想也不知推敲出了什么谜底;外出的闺阁少女小步小步随着人群挪着脸上是掩不住的羞涩和欢喜。

玉凤澈瞧了半天的热闹,发觉不远处有个花灯扎起来的高台之下似乎分外热闹,该是正猜灯谜,侧头正要问上官澜是否同去,本在他身侧的人早不知跑哪儿去了。

四下一看,人正蹲在墙根跟几个小孩儿一块儿玩烟花呢,小小一支,拎在手里,呲一会儿花,就灭了。玉凤澈一乐,以前到没发觉他还这么爱闹,他手里的小烟花八成还是问小孩儿讨来的。

玉凤澈走到上官澜身后,也不催他,只等他手里烟花燃尽。

上官澜将手里燃尽的烟花抛在脚下,站起身,拍了拍衣襟上的浮灰,笑问:“咱们去买一点儿那个,好不好?”

玉凤澈好笑地袖了手反问:“你带钱了?”

上官澜一怔,恋恋不舍地瞧了瞧那几个娃儿手里的烟花,“那咱们走吧。”

玉凤澈一把抓住上官澜的衣袖拖着他就往灯笼台下去,“多大的人了,还玩小孩子的玩意儿,也不怕人笑话!”

上官澜义正严词地反驳:“如果你去玩儿我肯定不笑你。”

玉凤澈一时无话驳他,只道:“猜灯谜,去不去看?”

“去。”到了花灯架前,上官澜在架子前绕了几圈,挑了个月白绸子绘墨兰的宫灯,这灯笼太过素净,一时间无人问津。他从灯里拿出信笺来。

半角荷池人独立,还将分泪哭残花。

上官澜只看了一眼便讨了笔来写了个“莅”来,把灯给拿去了。他把自个儿灯笼凑到玉凤澈的淡红灯笼旁比了比,得意一笑,道:“我的好看些。”

玉凤澈笑意融融,轻声问他:“我方才听人说,护城河今晚有人放花灯,还有烟花,去瞧么?”

“现在去,有花灯了么?”

“应该有了。”

上官澜擡脚就往护城河边上去。

玉凤澈跟上。一路上,上官澜羡过人家的冰糖葫芦,慕过人家的糖人儿,馋过人家的泥塑娃娃……

护城河边,水中花灯已顺着水流飘飘荡荡绵延下去好几里地,站在桥上望过去,只见一片火光在水中跃然越飘越远,河成了灯河,映得天上地下一片跃然红光。

上官澜兴致勃勃地站在桥头低头数着顺流而下的花灯。

玉凤澈看着好笑,袖手瞧着他数,“这河里的花灯,往少了说都有万儿八千,你怎么数得清?”

上官澜头也不擡,依旧指点着地下的花灯一一点数,“这个不求数得清。诶,这一个我好像数过了……”

玉凤澈瞧上官澜眉眼弯弯,眉峰处一片柔和欣喜的笑意,映衬着桥下一片温润的烛光,确实美极。他倏然意识到自个儿在想些什么,猛地转过头来不再看上官澜。眼风一转,恰好瞧见两岸有人卖花灯。伸手扯住他衣袖,“上官,放花灯么?”

上官澜顺着玉凤澈的目光看过去,“要买的。”

“我带钱了。”也不等上官澜再说什么,玉凤澈已自顾自甩着袖子下了桥去买灯去了。

待到上官澜排开众人挤到玉凤澈身侧,他早已将小小的莲花灯盏托在手心,笑了一笑,转手递了一朵到上官澜手里,“说是可以在灯上写愿望。”

上官澜慢条斯理地转着手心里的花灯,“愿望?你觉得我,还能求什么?”

玉凤澈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回答。上官澜,还能求什么呢?

没等玉凤澈想出来该如何回话。上官澜已然将花灯点燃放进了水里,“就算我有所求,也不告诉这花灯。”

玉凤澈捧着花灯,一时茫然,其实他自个儿也没什么好求的。也跟着点燃了花灯放进了水里,学着上官澜的模样袖手看花灯顺流而下,“不求也好。”

回去的路上,上官澜让玉凤澈买了糖葫芦小烟花泥塑人儿糖人儿,保证银子肯定是会还的。他向来是说话算数,玉凤澈才到小小湖不久,便有人送来了一两三钱银,不多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