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4章 学习结束(1 / 2)

加入书签

第三百二十四章 学习结束

2月15日上午,哈佛商学院的阶梯教室内,“驱动盈利性增长”课程正式开始。这门课程由两位教授主讲——一位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颠覆式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着有《创新者的窘境》一书,在创新管理领域有着极高的声望;另一位是约翰·科特教授,组织变革与领导力专家,擅长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增长战略。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穿着一身蓝色西装,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本《创新者的窘境》:“各位,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企业如何在新的市场、新的业务模式和新技术中寻找增长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实现持续的盈利性增长,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不仅是产品创新,还包括业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

他切换ppt,屏幕上出现了“颠覆式创新”的示意图:“颠覆式创新通常是由新兴企业发起的,它们通过推出更简单、更便宜、更便捷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了被主流企业忽视的低端市场或新市场的需求,然后逐渐向高端市场渗透,最终颠覆主流企业的市场地位。比如,数码相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胶片相机企业;智能手机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功能手机企业。”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以亚马逊为例:“亚马逊最初只是一家在线书店,通过‘更丰富的图书选择、更低的价格、更便捷的购买方式’,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占领了图书零售市场。然后,亚马逊不断进行业务模式创新,拓展到电子产品、服装、食品等多个领域,推出了pri会员服务、云计算服务(AwS)等创新业务,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和云计算企业。亚马逊的成功,正是源于其持续的创新精神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唐·本杰明想起了贞观集团的“活力”饮料——虽然“活力”饮料在能量饮料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面临着红牛、怪物能量等传统品牌的竞争压力。要实现持续的盈利性增长,必须进行创新,要么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要么创新业务模式,拓展新的市场。

“企业的创新,必须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强调道,“很多企业的创新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只关注技术本身,而忽视了客户的真实需求。真正成功的创新,是通过技术或业务模式的变革,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比如,特斯拉的创新,不仅是因为它采用了电动汽车技术,更是因为它为客户提供了‘更环保、更智能、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下午的课程,约翰·科特教授主讲“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增长”。他穿着一身灰色西装,语气坚定有力:“各位,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如果不进行数字化转型,就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引入数字化技术,而是要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营和持续增长。”

他以海尔为例:“海尔的数字化转型堪称典范。海尔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生产、销售、研发等各个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了‘按需生产’——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定制自己喜欢的家电产品,海尔的工厂根据消费者的订单进行生产,大幅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海尔通过数字化平台,与供应商、经销商实现了信息共享,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唐·本杰明想起了贞观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计划——目前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系统整合”阶段,距离海尔这样的“业务模式重构”还有很大的差距。他意识到,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还要深入到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层面,真正实现数字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转型的成功,需要具备三个关键要素。”约翰·科特教授总结道,“第一,高层领导的决心和投入——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和持续投入;第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创造更大的客户价值;第三,组织文化的变革——数字化转型需要员工具备数字化思维和技能,需要建立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

课程互动环节,学员们纷纷分享自己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迈克尔分享了摩根大通的数字化转型历程:“摩根大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聚焦在‘客户体验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两个方面。我们推出了手机银行App、在线理财平台等数字化服务,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办理业务;同时,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了风险管控和客户服务流程,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

范伯登则分享了壳牌的数字化转型挑战:“壳牌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组织惰性’和‘技术整合’两大挑战。很多老员工习惯了传统的工作方式,对数字化技术有抵触情绪;同时,壳牌的业务遍布全球,各个业务线的系统互不兼容,技术整合难度很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加强了员工培训,建立了‘数字化转型专项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业务线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唐·本杰明认真地倾听着,心里默默对比着贞观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情况。他意识到,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虽然也面临着组织惰性和技术整合的挑战,但在高层领导的决心和投入、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只要加强员工培训,建立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能顺利推进。

2月16日的课程,聚焦“市场营销与品牌战略”。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和约翰·科特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市场营销和品牌战略,创造客户价值,驱动企业增长。

“市场营销的核心,是‘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甚至超越客户需求’。”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说道,“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只关注‘卖产品’,而忽视了‘理解客户’。真正成功的市场营销,是通过市场调研、客户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然后针对性地推出产品或服务,解决客户的问题。”

他以宝洁为例:“宝洁的市场营销之所以非常成功,是因为它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宝洁在推出任何一款新产品之前,都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群的需求和痛点。比如,在推出‘汰渍’洗衣液时,宝洁通过调研发现,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是‘去污能力强、易漂洗、不伤手’,于是针对性地研发了具有这些特点的产品,并在市场营销中突出这些核心卖点,最终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约翰·科特教授则从品牌战略的角度,补充道:“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创造客户价值的重要载体。一个强大的品牌,能够让消费者产生信任和认同,愿意为产品或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品牌战略的核心,是‘明确品牌定位,传递品牌价值,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他以苹果为例:“苹果的品牌定位是‘创新、时尚、高端’,品牌价值是‘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苹果通过产品设计、广告宣传、门店体验等多种方式,传递品牌价值,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比如,苹果的产品设计简约时尚,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苹果的广告宣传强调‘创新’和‘用户体验’,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苹果的门店装修精致,服务周到,让消费者感受到高端品牌的魅力。正是这种清晰的品牌战略,让苹果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唐·本杰明想起了贞观集团的“活力”饮料品牌——目前“活力”饮料的品牌定位是“运动、活力、健康”,品牌价值是“为消费者提供快速补充能量、健康无负担的饮料”。但在品牌传播和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品牌传播的渠道比较单一,缺乏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接下来,我们进行实战演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将学员分成6组,每组拿到一份“虚拟品牌的市场数据”,要求根据数据,制定市场营销和品牌战略方案。

唐·本杰明所在的小组拿到的虚拟品牌,是一款面向年轻消费者的运动饮料,与“活力”饮料的定位相似。小组讨论中,索菲亚率先开口:“根据市场数据,这款运动饮料的目标客群主要是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喜欢运动、注重健康,同时追求时尚和个性。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品牌认知度低,市场份额小。”

“我认为,应该从品牌传播和产品创新两个方面入手。”唐·本杰明说道,“品牌传播方面,要拓展传播渠道,加大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运动赛事等渠道的投放,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与运动明星、健身博主合作,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可信度。产品创新方面,要推出个性化的产品,比如不同口味、不同包装的运动饮料,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约翰补充道:“还要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比如,发起‘活力运动挑战’活动,鼓励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运动视频,参与挑战的消费者有机会获得品牌周边产品或运动装备;同时,推出‘环保包装’,强调品牌的社会责任,吸引注重环保的年轻消费者。”

经过激烈讨论,小组最终制定了详细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战略方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在点评时,对这个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的方案既关注了品牌传播和产品创新,又注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非常全面、务实。尤其是‘活力运动挑战’活动和‘环保包装’的创意,能够有效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2月17日的课程,以“学员经验分享与教授点评”为主。学员们纷纷分享自己企业在创新、数字化转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教授们则进行精准点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来自日本的学员分享了丰田汽车的创新经验:“丰田汽车的创新主要聚焦在‘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两个方面。我们通过研发混合动力技术、电动汽车技术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同时,通过推行‘精益生产’模式,优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点评道:“丰田汽车的创新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能只关注渐进式创新,还要重视颠覆式创新。比如,在智能汽车领域,特斯拉等新兴企业正在通过颠覆式创新,改变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丰田汽车需要加快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创新步伐,否则可能会面临被颠覆的风险。”

另一位学员分享了西门子的数字化转型经验:“西门子的数字化转型主要围绕‘工业4.0’展开,通过搭建数字化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约翰·科特教授点评道:“西门子的数字化转型非常成功,但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投入和不断优化。同时,要注重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确保企业具备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数字化协同,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实现共赢发展。”

唐·本杰明虽然没有主动分享,但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位学员的分享和教授的点评。他意识到,这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学员的经验和教训,都能为贞观集团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比如,丰田汽车的创新经验提醒他,贞观集团在推进产品创新时,既要关注渐进式创新,也要重视颠覆式创新;西门子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则提醒他,数字化转型需要持续投入和人才培养,需要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

课程结束后,唐·本杰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悟:“企业的盈利性增长,离不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有效的市场营销。创新要以客户价值为核心,既要关注渐进式创新,也要重视颠覆式创新;数字化转型要深入到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层面,需要高层领导的决心、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组织文化的变革;市场营销要理解客户需求,拓展传播渠道,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