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东宫示警(2 / 2)
沈知白吹熄了最近的一盏灯,在骤然昏暗的光线中,画菩萨衣袂上的暗红斑点竟开始微微发光。太医署学生突然惊呼:\"是《雷公炮炙论》里提到的'夜明砂'!\"他怀中的《新修本草》啪嗒掉在地上,书页间飘出几片干枯的曼陀罗花瓣。
裴砚之突然从袖中取出半块鱼符,与沈知白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窗外琴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脚步声。沈知白迅速将《万壑松风图》收入青囊,图轴末端的火漆印在黑暗中泛着诡异的红光。当第一支羽箭射穿窗纸时,裴砚之已经掀开了地板的暗格,露出花纹的凹陷处,一滴暗红色的液体正缓缓凝结。
(场景转换:避暑山庄东宫)
太子萧景桓修长的手指在焦尾琴弦上轻轻抹挑,一曲《幽兰操》的余韵尚未散尽。檀香在鎏金博山炉中袅袅升起,将殿内照得影影绰绰。见二人匆匆入内,他立即按住震颤的琴弦,琴箱中传来沉闷的共鸣。青玉案上烛火忽地一跳,映照出他袖中滑落的半片龟甲——那龟甲通体黝黑,边缘参差不齐,表面刻着的古怪符号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裴卿可知《韩非子·说难》中'龙喉逆鳞'之喻?\"太子的声音带着几分寒意,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龟甲上的裂纹。窗外忽有夜枭啼鸣,惊得檐角铜铃叮当作响。
沈知白目光一凛,敏锐地注意到龟甲纹路与早间在鸿胪寺回廊发现的血迹竟有七分相似。他不动声色地从怀中取出那方染血的素绢,血迹早已干涸成诡异的紫黑色。当素绢不经意间掠过龟甲上方时,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发生了——血迹的投影在龟甲上自行流动,最终拼出完整的暹罗文字,每个字符都像活物般微微蠕动。
\"这是《唐律疏议》卷十八明令禁止的厌胜之术!\"裴砚之倒吸一口冷气,腰间鱼袋上的银链哗啦作响。他迅速从袖中取出随身携带的《唐律》抄本,泛黄的纸页停在记载\"诸造畜蛊毒及厌魅者绞\"的条款处,墨迹在潮湿的空气里微微晕染。
太子突然起身,玄色锦袍上的金线蟒纹在烛光下流光溢彩。他掀开琴几暗格的动作带起一阵冷风,露出幅残缺的《职贡图》。画绢边缘焦黑卷曲,似是遭过火焚。\"更糟的是这个。\"太子的指尖点在画卷中暹罗使团进贡的象牙上,\"鸿胪寺今晨查验发现...\"
\"是赝品。\"沈知白接口道,声音比殿外秋雨还要冷上三分。他修长的指尖抚过画卷某处,指甲边缘还沾着晨间验尸时留下的朱砂。\"《开元占经》卷六十三记载,真暹罗象牙该有'贯索纹',形如北斗贯月。\"他的手指突然一顿,\"可这上面的纹路却是仿岭南野象的'叠云纹',且用砒霜熏染过。\"
裴砚之突然从怀中掏出铜规,鎏金的量具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精准地量取图上使臣冠冕的旒数,铜规与画绢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大唐开元礼》卷三明确规定,藩王朝觐冕旒当用九玉。\"他的声音陡然紧绷,\"此画却是七玉,且...\"铜规尖端挑起一缕画绢纤维,\"这画绢是益州特供的'鱼子笺',本该去年才入国库。\"
窗外惊雷炸响,紫电划破夜空,瞬间照亮沈知白骤然苍白的脸。他袖中《溪山清夏图》残稿无风自动,泛黄的宣纸发出簌簌声响。众人惊见某处山崖的皴法竟与龟甲裂纹如出一辙,墨色浓淡转折处暗合奇门遁甲之数。裴砚之突然夺过画稿对着烛火,跃动的火焰将纸背照得通透——墨色透光处,隐约显出幅精密堪舆图,山川走向与《水经注》记载的洛水故道完全吻合。
\"《水经注》卷三十七...\"两人异口同声,话音未落,太子手中的越窑青瓷茶盏砰然落地。热水泼溅处,地砖上隐现的《禹贡》九州纹竟开始诡异地流动重组,鎏金掐丝勾勒的黄河水道像活物般扭曲变形。水汽蒸腾中,龟甲上的暹罗文字突然渗出暗红血珠,在青砖地面蜿蜒成新的卦象。
沈知白迅速从腰间蹀躞带取下司南,磁勺在青铜盘上疯狂旋转。裴砚之则抽出随身匕首划破指尖,将血滴在《溪山清夏图》某处山峰上——鲜血竟顺着墨迹游走,最终在山腰形成个诡异的符文。太子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赫然出现与龟甲裂纹相同的黑色纹路。
殿外风雨大作,檐铃乱响如催命符。远处隐约传来金吾卫巡夜的梆子声,却像是隔了层厚厚的纱幕。三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惊骇——这场阴谋,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骇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