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章 秋闱改制(1 / 2)

加入书签

深秋的国子监内,古槐参天,金黄的叶片在微风中簌簌飘落,铺就一地锦绣。这株相传栽植于前朝开国时的千年槐树,此刻正见证着大周王朝最为特殊的秋闱盛事。

寅时刚过,三百名考生已列队于明伦堂前。他们身着素白麻布长袍,手捧晶莹剔透的冰鉴答卷,在晨光中排成蜿蜒长龙。那冰鉴乃女帝新政所制,以北海千年玄冰为材,由七十二名能工巧匠耗时三月雕琢而成,薄如蝉翼却坚逾精铁,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裴兄,你看那崔家公子。\"赵寒川压低声音,用下巴点了点队伍前方。他眉间那道赤红伤疤在晨光中格外醒目,那是三年前崔氏私兵火烧寒门学舍时留下的印记。

裴砚之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崔明远一袭锦缎华服站在队伍前列,腰间鎏金玉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与周围寒门学子的素袍形成鲜明对比。他手中的冰鉴表面浮动着不自然的红光,显然已被动了手脚。

\"寒川,今日无论发生什么,记住我们的约定。\"裴砚之轻抚腰间青铜司南,那指针正微微颤动,指向崔明远的方向。他青衫上银线绣制的星象图纹在晨光中若隐若现,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礼部侍郎手持青铜日晷,肃立在高耸的明伦堂前。当晷针阴影触及辰时三刻的刻度时,他挥动鎏金令旗,沉声道:\"开鉴!\"

霎时间,三百名青衣侍从捧着寒玉托盘鱼贯而出,每个托盘上都盛放着特制的寒铁笔——笔尖以雪山寒铁锻造,笔杆却是南海暖玉雕成,一冷一热,暗合阴阳相生之道。

考生们依次领取寒铁笔,步入考场。裴砚之注意到崔明远在接过笔时,指尖与侍从有过一瞬间的接触,一枚细小的红色晶粒悄然落入他的袖中。

\"火浣砂。\"裴砚之眯起眼睛,袖中的青铜矩尺已悄然滑入手心。这看似寻常的量器实则是墨家传世之物,尺身上密布着三百六十个微型机括。

考场内,三百张檀木案几呈八卦阵排列,每张案几上都刻有精细的五行纹路。裴砚之的座位恰在阵眼位置,而赵寒川则被安排在离位,正对崔明远的坎位。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裴砚之轻声念道,手指轻抚案几上的纹路,\"有意思的布置。\"

随着三声钟响,考试正式开始。裴砚之修长的手指轻抚冰鉴表面,感受着其中流动的寒气。这方三寸见方的冰鉴内,竟暗藏三十六道机关暗格,唯有以特定手法触发,方能显现全部考题。

忽然,他腰间悬挂的青铜司南剧烈震颤,指针直指赵寒川的方向。

\"不好!\"裴砚之抬眼望去,只见赵寒川眉间伤疤已变得赤红如血,他面前的冰鉴表面正浮现出《河渠要术》的字迹,但那些字迹却在高温下缓缓扭曲。

崔明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手指在案几下轻轻一按。赵寒川的冰鉴顿时红光大盛,表面竟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纹。

\"赵兄的冰鉴可是触发了火相机关?\"裴砚之足尖轻点,青砖上凝结的晨霜顿时化作莲花状冰纹。他身形如电,瞬息间已来到赵寒川身旁。

赵寒川指节泛白地攥着寒铁笔,额头渗出细密汗珠:\"砚之,我控制不住这热度...\"

裴砚之手腕一抖,青铜矩尺在空中划出完美弧线,精准地击打在冰鉴的坎位。只听\"叮\"的一声清响,冰鉴内部传来齿轮转动的细响,过热的部分瞬间被导出的寒气中和。

\"此题当用矽藻矿配比法。\"裴砚之压低声音,寒铁剑不知何时已出鞘三寸。剑锋轻挑,在冰面刻下道道银线,竟与赵寒川冰鉴上残留的灼痕完美契合。

考场另一端突然传来骚动。崔明远面前的一名锦袍考生惊慌失措地看着自己冰鉴中蒸腾而起的热气,鎏金腰带上的和田玉佩竟在高温下炸裂成齑粉。

\"是崔氏特制的火浣砂!\"老祭酒白须颤动,手中鸠杖重重顿地,\"快取玄武池的寒泉水来!\"

就在这混乱之际,一阵清越的玉磬声自远而近。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停下动作,转向声音来处。

十二名紫衣宫女手持孔雀羽扇缓步而来,随后是三十六名金甲侍卫分列两侧。最后,一顶玄色龙纹轿辇在晨光中显现,轿帘上绣着的十二章纹在阳光下流转着摄人心魄的光芒。

\"陛下驾到!\"

随着这声宣喝,整个国子监鸦雀无声。轿帘轻启,一只纤纤玉手探出,指尖的翡翠扳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女帝沈知白缓步而出,玄色龙袍上金线刺绣的日月星辰纹随着她的步伐如水波流动。她不过二十有五的年纪,却有着超越年龄的威严。凤眸微挑,目光所及之处,众人皆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

\"朕听闻今日考场有异动,特来一观。\"女帝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珠落玉盘。

礼部侍郎慌忙上前:\"回禀陛下,确有考生冰鉴异常发热,疑似...\"

\"疑似火浣砂作祟?\"女帝轻笑一声,目光扫过崔明远所在的方向。崔明远立刻低下头,但裴砚之敏锐地注意到他袖中的手正微微颤抖。

女帝走向那名受害考生,俯身拾起地上炸裂的玉佩碎片。她指尖的翡翠扳指突然迸裂,露出内里暗藏的微型浑天仪。这个精巧机关是工部最新研制的\"鉴伪仪\",此刻正疯狂旋转着指向崔明远。

\"好个移花接木之计。\"女帝冷笑,凤眸中闪过一丝寒光。她指尖轻弹,那页伪书碎片竟在空中自燃,灰烬落在地上排列成清晰的河防漏洞图——正是今夏决口的七处堤坝位置。

崔明远面如死灰,突然暴起,从袖中掏出一枚赤红玉符狠狠砸向地面:\"既然如此,那就同归于尽!\"

\"护驾!\"羽林军统领的暴喝声中,三百铁甲卫士如潮水般涌来。他们手中的陌刀并非凡铁,而是掺入了冰鉴边角料锻造的\"鉴心刀\",刀身透明如水晶,却能照出人心鬼蜮。

裴砚之反应极快,寒铁剑凌空划出一道银弧,剑气如霜,竟将那枚赤红玉符冻结在半空。女帝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玉手轻挥,那枚被冻结的玉符便落入她掌心。

\"崔氏的火符,倒是稀罕物。\"女帝把玩着被冰封的玉符,忽然手指一紧,玉符应声而碎,\"可惜,火终究敌不过冰。\"

崔明远面如死灰,被金甲侍卫按倒在地。当鉴心刀掠过他的耳后时,那处皮肤突然渗出黑血——崔氏家徽缠绕断剑的图案在血水中扭曲变形,最终化作一条吐信的毒蛇。

\"押下去,严加审问。\"女帝淡淡吩咐,转身看向其他考生,\"考试继续。\"

她缓步走向裴砚之和赵寒川,目光落在他们修复好的冰鉴上。寻常考生的答卷显现的是工整墨迹,而裴砚之的冰鉴上,《天工开物》的冶炼图谱正以立体形态缓缓旋转——赤红矿脉如龙蛇游走于冰层深处,淬火工序似星斗排列在鉴面之上。

\"有意思。\"女帝唇角微扬,\"裴爱卿的答卷,总是别出心裁。\"

裴砚之恭敬行礼:\"微臣不敢当,只是尽己所能。\"

女帝目光转向赵寒川冰鉴上自动修正的算式,忽然瞥见裴砚之腰间露出一角羊皮图纸。那是他们三年前在溃堤现场绘制的河床断面图,如今正与冰鉴显现的治河方案严丝合缝。

\"七分冰魄,三分火浣...\"女帝轻声念出赵寒川冰鉴上的比例,突然瞳孔微缩——这比例分明与她调理寒毒的秘方相同!

她深深看了裴砚之一眼,后者却只是恭敬地低着头,不露半点异色。

\"好好作答。\"女帝最终只留下这句话,便转身离去。玄色龙袍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如展翅的凤凰。

考试继续进行。裴砚之的冰鉴上,《天工开物》的末页小字正在阳光照射下渐渐显形:\"治世如冶铁,去渣滓方得精钢\"。这行墨迹在鉴面下缓缓流动,最终汇聚成黄河九曲的形态。而在壶口瀑布的位置,隐约可见数个半透明的瓷版轮廓——那是去年秋闱优秀答卷烧制的治河瓷版。

赵寒川低声问道:\"砚之,方才陛下那眼神...\"

\"无妨。\"裴砚之指尖轻叩鉴面,内里立即传来清越的共鸣声,\"专心作答。\"

暮色渐浓时,第一块烧制完成的瓷版从朱雀台窑炉取出。这块融入十三名寒门学子答卷的瓷版,在月光下显现出奇特的纹理——既有裴砚之的矿脉分布图,又包含赵寒川的流量计算公式。

女帝亲手将其嵌入祭天台的石基,轻声道:\"这才是真正的江山社稷图。\"

她转身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玄色龙袍上的金线星辰仿佛与天上星河交相辉映。在她身后,国子监的古槐树上,最后一片金黄的叶子缓缓飘落,恰好覆在裴砚之曾经站立的位置上。

女帝沈知白站在明伦堂高阶之上,玄色龙袍在秋风中微微摆动,袍上金线刺绣的十二章纹在斜阳下流转着摄人心魄的光芒。她俯视着考场中三百名俯首的学子,凤眸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

\"众卿平身。\"女帝声音清冷如玉磬,\"秋闱乃国家抡才大典,朕今日亲临,一为巡视,二为解惑。\"

她缓步走下台阶,玄色绣金凤的靴底踏在铺满槐叶的青砖上,竟未发出半点声响。老祭酒见状,白眉下的眼睛微微睁大——这是失传已久的\"踏雪无痕\"功夫。

裴砚之垂首而立,却能感觉到女帝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了一瞬。他青衫袖中的手指微微收紧,触碰到那枚从不离身的青铜矩尺。尺身上的三百六十个微型机括此刻冰凉如初,没有一丝颤动。

\"裴卿。\"女帝忽然在他案前驻足,\"朕闻你精通墨家机关术,这冰鉴三十六道暗格,可曾参透?\"

裴砚之抬头,正对上女帝那双深不见底的凤眸。他注意到女帝左手翡翠扳指裂痕处露出的微型浑天仪仍在缓缓转动,而右手指甲却泛着不自然的青白色——那是寒毒发作的征兆。

\"回陛下,\"裴砚之恭敬行礼,\"冰鉴暗合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十度为一格。微臣拙见,此设计当取法《周髀算经》中'盖天说'之理。\"

他说着,手指在冰鉴表面轻点三下。鉴面顿时浮现出立体的星图,二十八宿在冰层中流转生辉。更奇妙的是,当女帝的影子落在冰鉴上时,那些星宿竟自动排列成紫微垣的格局。

女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赞赏:\"好一个'影动星移'之术。裴卿可知,这冰鉴最精妙处何在?\"

\"在于鉴心。\"裴砚之不卑不亢,\"冰鉴照形,更照心。陛下以玄冰为材,正是取其'清明在躬,志气如神'之意。\"

女帝闻言,唇角微扬。这个笑容让她年轻的面容忽然生动起来,仿佛冰封的湖面被春风拂过。她指尖轻点裴砚之的冰鉴,那星图立刻变化为黄河水纹,其中几处险工段正闪烁着警示的红光。

\"今年秋汛,这几处堤坝可有隐患?\"

裴砚之目光一凝。女帝所指之处,正是三年前崔氏负责修缮的河段。他余光瞥见不远处的崔明远脸色骤变,手中寒铁笔差点掉落。

\"回陛下,\"裴砚之声音压低,\"据微臣实地勘察,这几处采用'竹笼装石法',而非法定的'鱼鳞相叠法'。竹笼三年必腐,如今正是...\"

他话未说完,考场西北角突然传来一声脆响。一名考生面前的冰鉴毫无征兆地炸裂,飞溅的冰屑在空中竟化作无数细小的《河防通议》伪本。更骇人的是,这些文字遇风即燃,青烟中浮现出被篡改的治河图纸——本该用\"鱼鳞相叠法\"加固的险工段,赫然标注着\"宜疏不宜堵\"的字样。

\"护驾!\"

羽林军统领的暴喝声中,三百铁甲卫士如潮水般涌来。他们手中的鉴心刀组成刀阵,将女帝护在中心。女帝却抬手制止,玄色广袖在风中猎猎作响。

\"雕虫小技。\"她冷笑一声,从发间取下一支凤钗。那钗头镶嵌的明珠在阳光下突然大放光明,竟将漫天燃烧的伪书文字尽数吸入。明珠内部顿时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小字,正是被篡改前的原始河防图。

崔明远面如死灰,突然暴起发难。他从袖中掏出一枚赤红玉符砸向地面,同时厉声喝道:\"沈知白!你推行新政,打压世家,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玉符触地即燃,火焰竟呈靛蓝色,瞬间蔓延成圈。更诡异的是,火圈中的青砖开始软化下陷,转眼就形成一个丈余宽的陷坑。

裴砚之反应极快,寒铁剑凌空划出一道银弧。剑气如霜,竟在空中凝结成冰桥,恰好架在陷坑之上。女帝足尖轻点,玄色身影如惊鸿掠影,瞬息间已到崔明远面前。

\"崔公子好大的火气。\"女帝声音轻柔,却让周围温度骤降。她玉指轻抬,崔明远就像被无形之手扼住喉咙,双脚离地而起。\"火浣砂、焚城符...崔家这是把祖传的看家本事都使出来了?\"

崔明远面色紫胀,挣扎着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你...不敢...杀我...\"

女帝忽然笑了。这一笑如冰河解冻,却让在场所有人不寒而栗。

\"朕当然不会杀你。\"她松开手指,崔明远像破布娃娃般跌落在地,\"朕要你活着看崔氏是如何自取灭亡的。\"

她转身走向那名引发爆炸的考生,鉴心刀光掠过,照出他耳后与崔明远如出一辙的毒蛇刺青。女帝俯身拾起一块冰鉴碎片,在阳光下细细端详。

\"有意思。\"她指尖轻抚碎片边缘,\"这冰鉴里掺了南海沉铁,难怪能承载伪书文字。崔家为了今日,怕是准备了三年不止。\"

老祭酒颤巍巍上前:\"陛下,考场遭此破坏,是否...\"

\"继续。\"女帝斩钉截铁,\"寒门学子十年苦读,岂能因这等宵小之徒而耽误?传朕旨意,受损冰鉴即刻更换,考试延长一个时辰。\"

她目光扫过惊魂未定的考生们,最后落在裴砚之和赵寒川身上:\"至于这两位爱卿,助朕平乱有功。裴砚之升任工部水司主事,赵寒川入翰林院待诏。\"

赵寒川闻言,激动得手中寒铁笔都握不稳。他眉间伤疤泛着红光,却不再是痛苦所致,而是热血上涌的表现。裴砚之则深深一揖,青衫上的星象图纹在夕阳下流转生辉。

女帝回到高阶之上,忽然轻咳一声。裴砚之敏锐地注意到她袖口闪过一抹嫣红,但转瞬就被玄色布料掩盖。他想起冰鉴上那个与女帝寒毒秘方相同的配比,心头一紧。

考试继续。裴砚之的冰鉴上,《天工开物》的图谱已自动修复完整。他注意到图中多了一处细节:在表现淬火工艺的画面里,隐约可见一个女子侧影,正将某种粉末投入熔炉。那轮廓,竟与女帝有七分相似。

\"七分冰魄,三分火浣...\"裴砚之心中默念,手中寒铁笔在鉴面上勾画出一道道银线。这些线条看似是冶铁流程图,实则暗藏一套导引术——正是调理寒毒的秘法。

暮色四合时,钟声再次响起。礼部官员开始封存冰鉴,考生们依次退出考场。裴砚之走在最后,忽然感觉袖中一沉。低头看去,竟是一枚玄铁令牌,上面阴刻着\"知白\"二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