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二章隔岸观火(1 / 2)

加入书签

陈梓坤返回王宫时,脸上怒气仍未消散。 她一言不发,转身进入书房。宫女内侍们屏息静气小心翼翼的站在门首。李思原悄声向一个贴身宫女打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挥挥手自信的笑道:“不必担心,去砌茶来,我进去服侍大王。”

“谢谢李总管。”那宫女如蒙大赦,道谢不叠。

李思原微微一笑,他一手端着托盘,迈着碎步进去,躬身说道:“大王请用茶。”陈梓坤瞥了他一眼,仍没说话,她轻轻端起杯子,抿了一口。

李思原趁机问道:“宫里哪个奴才惹大王生气了一会儿小的替大王掌他的嘴。”

陈梓坤脸色稍缓,口气平淡的说道:“不是宫里的,是那个……唉,算了。”

李思原眼珠一转,俏皮的说道:“既不是宫里的,那么一定是那些大臣们了。大王,不是奴才逾矩 ,奴才是想,这人哪有了烦心事说出来就会好些。”

陈梓坤敲击了一下桌案,缓缓说道:“既然如此,本王就给你说说。还不是那个萧舜钦!竟然将本王的好心当作歹意。他这么做已经不是一两次了……”

李思原极其认真的听着,一边听一边适时插入一句顺带委婉的指责一下萧舜钦。末了,他又说道:“大王,依奴才看,这个萧舜钦就是有些读书人的执拗和臭脾气。对他们这种人啊,既不能远又不能近。远了,他整日对月感慨,临风长啸,整日说些什么怀才不遇,明主难求的浑话;若是近了,他又摆出一副臭脾气。大王您以后就对他不远不近,不咸不淡。时间一长,他自会收敛了。”

陈梓坤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赞赏的看了李思原一眼,感叹道:“思原啊,若是这些臣子们有你一半善解人意,本王也不用这么整日心力交瘁了。”

李思原脸上笑容愈盛,低头说道:“奴才除了善解人意又无别的才能,大王这是拿奴才之才比各位大人之短。”

陈梓坤哈哈一笑,随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李思原不由自主的颤栗了一下,连退两步。陈梓坤不解的看着他,李思原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伏在地连声说道:“大王怒罪,奴才罪该万死,奴才并非不愿大王触碰奴才贱躯,只是……”李思原的声音越来越小。陈梓坤恍然明白过来,定是以前那种不堪回首的经历使得他对人的触碰有了本能的排斥,她冲他笑了笑,虚扶一把道:“起来吧,本王是豪爽惯了,并无别的意思。对于你并无觊觎之心。”李思原一听这话,表情也随之放松下来,出语自嘲道:“奴才是残花败柳之身,不敢玷辱大王的眼睛。 ”

陈梓坤摆摆手,示意他起身。李思原这才利落的起身。正要开口说话,就在这时,文杰疾步进来禀道:“君上,河津密报。”

陈梓坤顿时精神一振,伸手接过来展读,只见上面写道:索超前日侦查敌情,得知魏军正秘密向晋南开进。意图不明。

陈梓坤一边细细研读一边用心推敲。突然,她纵声一笑:“真是大快人心,快传崔大人、苏大人,郑喜入宫晋见。”

“遵令。”内侍应答一声,快步下去。

文杰提醒道:“大王,要不要请萧先生?”陈梓坤一听萧舜钦的名字,略微不耐的摆手说道:“不必了,听闻他近日肝火旺盛,让他好生休养。”

文杰动了动唇,最终还是将话咽了回去。

不多时,苏放、崔博陵和郑喜便陆续到达。三人一进书房,陈梓坤起身笑道:“几位就坐吧。今日本王有国事相商。”说着她将就索超发来的密报内容说给了几人。然后缓声问道:“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

三人一起蹙眉思索,半晌之后,崔博陵先开口道:“依臣看,魏王早就觊觎晋南,上次索地不成,这次魏晋两国怕是要兵戎相见了。”

苏放了也接道:“恭喜大王,陈晋结盟的机会到了。”

陈梓坤微微一笑道:“今日我们就议议陈国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崔博陵沉吟道:“臣以为,我国也要开始备战,到时魏晋战事一起,我军可趁机收回河津三城,以雪前次之辱。”

苏放则说道:“大王,臣想秘密入魏,前去试探虚实,然后待机而动。”

陈梓坤的余光瞄到文杰似有话说,便笑着鼓励道:“诸位今日务必要畅所欲言,不拘对错。文杰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文杰笑着向众人点头,委婉的说道:“大王,臣以为魏晋两国局势仍然不甚明朗,可战可和。两国远远没有到不共戴天的地步,我国暂时可作壁上观,待两国局势到了水火不容之时,我国再从容加入战局,从而谋取最大利益。”

陈梓坤眼前骤然一亮,其他人也是若是所思。

苏放朝文杰肃然拱手道:“文大人之言,苏某受益匪浅。我等高兴得有些早了。”

文杰谦逊的笑道:“苏先生过奖了,在下只是当年随萧先生学了点皮毛。”

陈梓坤低头思索片刻,一下一下的敲击着桌案,掷地有声的说道:“三位所方各有道理。河津三城要收回,但何时加入战局,我等君臣还要好好谋划,谋定而后动。还有,我们不能被动的作壁上观,而是主动去掌控局势,适时推波助澜,让事情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发展。对此,诸位可想想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