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研究方向的“凡尔赛”选择!秦风的初步构想!(1 / 2)
清晨的“问候”与导师们的“期待”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斑驳地洒在秦风公寓简洁的地板上。他刚结束晨练,冲了个澡,神清气爽。
手机“叮铃铃”地响了起来,是老妈王秀莲的电话。
“喂,妈,这么早?”秦风接起电话,语气轻松。
“早什么早,都快八点了!”王秀莲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兴奋劲儿,“儿子,今天不是要去见你那三位院士导师吗?怎么样,紧张不紧张?妈给你说,咱虽然是学生,但也不用太拘谨,平常心,平常心对待就好!不过礼貌还是要有的,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
老妈的“谆谆教诲”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秦风耐心地听着,时不时“嗯”一声。他知道,父母为他操碎了心,也为他骄傲到了骨子里。
“妈,您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做。就是个正常的学术交流,讨论一下未来的研究方向。”秦风笑着安抚道。
“那就好,那就好!你爸啊,昨天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早上五点就爬起来在客厅里踱步,嘴里还念叨着什么‘吾儿秦风,有上将之姿’,被我踹了一脚才消停。”王秀莲说到最后,自己都忍不住乐了。
秦风莞尔,老爸这中二病,看来是年纪越大越“严重”了。
“行了妈,我这边准备一下就要出门了,晚上再给您打电话。”
“好好好,注意身体,别太累着自己!”
挂了电话,秦风简单吃了点早餐。对于今天的会面,他确实没什么紧张感。毕竟,他要谈的东西,都是经过系统推演和自己深思熟虑的,底气十足。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怎么用三位大佬能理解并且不至于当场吓晕过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那些“小小的”初步构想。
与此同时,燕京大学物理学院顶层的小型保密会议室里,李明远院士、张卫东院士和王浩然教授已经提前半小时到达了。
秘书小刘给三位大佬各自泡上了一杯香气四溢的特供龙井。
“老李,老王,昨晚回去之后,我又把秦风那小子的本科论文和那个‘宇宙能量之心’的资料翻来覆覆看了几遍。”张卫东院士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脸上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表情,“越看越觉得……我们昨天那个‘放养式顶级供奉’培养方案,是不是还是太保守了点?”
王浩然教授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是啊,我昨晚失眠了。脑子里全是那小子鼓捣出来的东西。我在想,他本科就能搞出这种级别的成果,那他的博士阶段,到底想研究什么?我们这三个老家伙,加起来快两百岁了,别到时候连他的研究课题都听不懂,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李明远院士呷了一口茶,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所以今天才要听听他自己的想法。我们昨天商定的原则不变——给足自由,全力支持。至于他想研究什么……呵呵,我倒是很期待,这小子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惊喜’,或者说‘惊吓’。”
他嘴上说着“惊吓”,但眼神里却充满了棋逢对手般的兴奋。对于真正的顶尖学者而言,遇到一个能挑战甚至颠覆自己认知的后辈,那绝对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
“说起来,”张卫东院士突然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戏谑,“我们今天要不要带个小本本?万一秦风同学讲的东西太深奥,我们也好记下来,回头慢慢研究?”
“去你的老张!”李明远院士笑骂一句,“我们是导师!导师要有导师的亚子(样子)!就算听不懂,也得装作一副‘嗯,不错,孺子可教’的深沉模样!”
王浩然教授也忍俊不禁:“老李说得对,气势上不能输!待会儿秦风同学阐述研究方向的时候,我们务必保持镇定,表情要做到‘风轻云淡,尽在掌握’,内心嘛……内心就随便惊涛骇浪吧!”
三位平日里威严无比的学术巨擘,此刻却像三个准备迎接一场“世纪大考”的学生,互相打气,场面一度十分“和谐”且“搞笑”。
“凡尔赛”现场:秦风的“初步”构想
上午九点整,秦风准时敲响了会议室的门。
“请进。”
秦风推门而入,一眼便看到了端坐在会议桌后的三位精神矍铄的老者。
“李院士,张院士,王教授,早上好。”秦风微微躬身,礼数周全。
“哎,秦风同学来了,快坐快坐!”李明远院士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指了指自己对面的位置。张卫东和王浩然也纷纷点头示意。
待秦风坐定,秘书小刘给他也倒上了一杯茶,然后便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并体贴地关上了会议室的门。
“秦风同学,昨天报到还顺利吧?宿舍条件怎么样?”李明远院士率先开口,语气如同邻家爷爷般亲切。
“一切顺利,感谢学校的安排,宿舍条件非常好。”秦风回答得体。
简单的寒暄过后,李明远院士清了清嗓子,表情也变得认真了几分:“秦风同学,我们三个老家伙呢,昨天也碰过头,对于你博士期间的培养方式,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给予你最大限度的科研自由和全方位的支持。我们不会过多干涉你具体的研究细节,主要负责为你把握战略方向、协调顶级资源以及排除不必要的干扰。说白了,就是希望你能心无旁骛,尽情施展你的才华。”
秦风点点头:“多谢三位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那么,”李明远院士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灼灼地看着秦风,“今天请你过来,主要是想听听你对未来几年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有什么初步的构想和计划?尽管畅所欲言,不用有任何顾虑。”
张卫东院士和王浩然教授也露出了期待的眼神。他们都很好奇,这个本科阶段就能捅破天的“妖孽”,究竟会给自己选择一条怎样惊世骇俗的科研道路。
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滞了。三位院士大佬屏息凝神,等待着秦风的回答。
秦风沉吟片刻,似乎是在组织语言。然后,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三位导师,用一种波澜不惊的语气开口道:“关于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我确实有几个不太成熟的初步构想,想请三位老师斧正。”
“不太成熟?”“初步构想?”三位院士心里同时咯噔了一下,莫名地产生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这小子的“初步”和“不太成熟”,怕不是跟普通人的理解不在一个次元吧?
只听秦风继续说道:“第一个构想,是关于我本科毕业论文中提到的‘宇宙能量之心’。目前它还只是一个非常粗糙的原型,能量转化效率和输出稳定性都存在很大问题。所以,我计划在博士阶段,深入研究其核心理论,优化能量提取和转化模型,并尝试进行实验上的改进,争取能够实现该装置的小型化、可控化以及稳定的能量输出。”
“嘶——”
饶是三位院士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听到秦风这第一个“初步构想”,还是忍不住齐齐倒吸了一口凉皮——哦不,是凉气!
李明远院士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抖,几滴茶水溅了出来。他赶紧放下茶杯,用纸巾擦拭,以此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平静。
小型化?可控化?稳定输出? 这小子,说得轻描淡写,好像是在讨论改进一个电饭煲一样!那可是“宇宙能量之心”啊!从理论到原型机,都足以颠覆现有物理学认知,甚至可能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玩意儿!每一个目标——小型化、可控化、稳定输出——单独拎出来,都够一个庞大的国家级科研团队啃上十年八年了!他居然将其作为博士研究的“一个”构想?
张卫东院士的嘴角不自觉地抽搐了几下。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为了攻克一种新型合金材料的某个微不足道的性能参数,带着团队熬了多少个通宵,掉了多少头发。再看看秦风这“初步构想”……人比人,真是能当场把人气出心肌梗塞!
王浩然教授则在心里默默盘算:如果“宇宙能量之心”真能实现小型化稳定输出,那对计算科学意味着什么?无限能源?驱动远超现有任何计算机的超级运算设备?他感觉自己的研究领域,可能要被这小子从根基上进行“格式化”了。
“咳咳,”李明远院士干咳两声,强作镇定地说道,“嗯,这个构想……很有前瞻性,也很有挑战性。深化‘宇宙能量之心’的研究,确实意义重大。好,很好。那么,第二个构想呢?”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不至于显得太“没见过世面”。
秦风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三位导师内心的波涛汹涌,继续平静地说道:“第二个构想,是关于常温超导材料。我本科期间侥幸合成出了一些初步的样品,但其微观机理和宏观应用还有待深入探索。我计划研究这类新型常温超导材料在量子信息处理,例如在构建高稳定性、高相干性量子比特,或者在量子计算芯片的互联与信号传输等方面的全新应用前景。”
“轰!”
如果说第一个构想是深水炸弹,那第二个构想简直就是在三位院士的心湖里引爆了一颗氢弹!
张卫东院士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常温超导!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圣杯啊!秦风这小子,不仅“侥幸”合成了出来,现在还要将其应用到量子信息处理上?这是要一个人包揽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两个领域的诺贝尔奖吗?他感觉自己的心脏有点受不了这刺激了。
王浩然教授更是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量子信息处理的瓶颈之一就是量子比特的稳定性和相干性,以及高效的信号传输。如果能有性能优异的常温超导材料作为支撑……那量子计算机的实用化进程,岂不是要被秦风这小子坐着火箭往前猛推一大截?他看向秦风的眼神,已经从“欣赏妖孽”变成了“仰望神明”。
李明远院士努力维持着脸上的平静,但微微颤抖的胡须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深吸一口气,感觉会议室里的氧气都有点不够用了。他艰难地开口:“常温超导……应用于量子信息……嗯,这个方向……也非常好,非常……有战略价值。”他发现自己的词汇量在秦风这些“初步构想”面前,显得如此贫乏。
他定了定神,问道:“那……秦风同学,你还有……第三个构想吗?”他问这话的时候,声音都有点发虚,生怕秦风再说出什么更吓人的东西来。
秦风点点头,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表情:“是的,李院士。第三个构想,可能更偏向理论一些,也更……不成熟一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