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6章 知识的海洋!量子物理与高能物理的深度遨游!(1 / 2)

加入书签

在与三位院士导师达成共识,并将“研发基于全新原理的新型计算模式”确立为自己博士阶段的“首要战略目标”之后,秦风感觉自己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尤其是系统那波“新手大礼包”——“跨维度知识理解”从中级一跃升到高级,“法则之触(微观)”的感悟时间暴增一百小时,外加那个神秘的“未来计算理论”区域的初步浏览权限——简直是给他这艘即将远征未知海域的科研巨轮,加装了核动力引擎和未来科技导航系统!

“万丈高楼平地起,理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秦风站在自己那间堪称豪华的单人公寓书桌前,看着窗外燕园晨曦中郁郁葱葱的树木,心中一片清明。

他非常清楚,想要构建一种全新的、超越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模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蹦出几个公式那么简单。这需要对物质世界最底层的运行规律,以及信息在这些规律中如何演化和传递,有着极其深刻甚至超越时代的理解。

而这一切的基石,便是现代物理学那几座巍峨耸立、令无数攀登者望而生畏的理论高峰:量子物理、量子场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广义相对论,乃至更前沿的弦理论和宇宙学。

“之前本科阶段,虽然也涉猎过这些领域,但更多的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理解上还是偏向应用和‘知其然’。”秦风冷静地分析着,“现在,我需要的是‘知其所以然’,甚至是‘究其根源,重塑其然’!”

他打开电脑,调出系统面板。那个“未来计算理论”区域,如同一个半掩着门的宝库,散发着诱人的光芒。但他并没有急于一头扎进去。

“系统提供的这些‘未来启示’固然珍贵,但它们毕竟是‘果’,而非‘因’。我需要先将现有的、经过无数前人验证的物理学大厦彻底吃透,理解其每一块砖石的来历和每一道力学结构的精妙,才能真正明白那些‘未来理论’为何会是那个样子,也才能在它们的基础上,构建出属于我自己的、真正原创的东西。”

这种清醒的认知,让秦风没有被系统金手指的巨大诱惑冲昏头脑。他决定,先来一场对现代物理学核心理论的“回炉重造”和“深度解构”之旅。

燕大图书馆:学神“进货”模式再启动

做出决定后,秦风没有丝毫拖沓。简单洗漱完毕,他抓起校园卡,直奔燕京大学图书馆。

燕大图书馆,作为国内顶级的学术殿堂之一,其藏书之丰富,尤其是理工科前沿文献和经典专着之齐全,在国内高校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当秦风那张辨识度极高的脸出现在物理学和数学文献阅览区时,立刻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快看快看!是秦神!”

“我的天,秦神又来图书馆‘进货’了?”

“他不是刚确定了博士研究方向吗?听说要搞什么‘神级计算机’,怎么还有空来图书馆?”

“废话!搞‘神级计算机’不要理论基础啊?你以为像你一样期末抱佛脚就行了?”

“我猜秦神这次是来借阅《从入门到精通:如何三天手搓戴森球》之类的神书吧?”

周围的议论声,秦风充耳不闻。他径直走到物理学专着区,目光如炬,在一排排书架间飞速扫过。

很快,图书馆管理员张大妈就发现,自己面前的借书登记台前,又堆起了一座小山般的书籍。

“小秦同学,你这……又是来‘批发’的啊?”张大妈看着眼前这一摞摞厚得像砖头一样的英文、德文、俄文原版物理学专着,眼角忍不住抽了抽。她记得上一次秦风这么大规模借书,还是在他大一的时候,结果没过多久,就搞出了常温超导体和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震惊了全世界。

“张阿姨好。”秦风礼貌地笑了笑,“最近想系统学习一下,这些书可能要借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张大妈看着书单上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书名——《量子场论导引》、《规范场与粒子物理》、《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超弦理论初步》……她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小秦啊,这些书,每一本都够一个博士生啃上一年半载的了,你这……确定不是拿回去当枕头用?”

秦风莞尔:“张阿姨您放心,我保证按时归还,而且绝对不会在上面流口水。”

周围几个正在查阅资料的研究生闻言,差点把手里的笔给掰断了。

听听!听听这是人话吗?

这些在他们眼中如同天书一般的“镇馆之宝”,在秦风口中,竟然成了担心会流口水玷污的“普通读物”?这凡尔赛的境界,简直是突破天际了!

在众人或敬畏、或无语、或羡慕嫉妒恨的复杂目光中,秦风用一个小推车,将那堆积如山的书籍运回了自己的公寓。

“跨维度知识理解(高级)”的恐怖威力

回到公寓,秦风将那一堆“砖头”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然后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专注而锐利。

他首先拿起的是一本经典的《量子力学原理》(Prciples of Quantu Meics)。

对于量子力学,秦风在本科阶段就已经掌握得非常扎实,甚至能从更深层次对其进行应用和拓展。但这一次,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而是“解构”与“重塑”。

他沟通系统,激活了“跨维度知识理解(高级)”权限。

刹那间,秦风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被接入了一个更高维度的信息处理中枢。书本上那些原本熟悉的公式、概念和推导过程,在他眼中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逻辑关联。

薛定谔方程的每一个符号,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在他脑海中翩翩起舞,演绎着微观粒子波函数演化的无穷奥秘。波函数的坍缩、量子纠缠的诡异、测量问题的本质……这些曾经困扰了无数物理学巨匠的难题,此刻在他眼中,虽然依旧深邃,却不再是完全无法理解的迷雾。

“原来如此……波函数的概率诠释,并非终点,它更像是一种高维实在性在低维观测下的投影……”

“量子纠缠的非定域性,或许与时空的某种更深层结构有关,信息并非真的‘超光速’传递,而是它们在更高维度本就是一体……”

在“跨维度知识理解(高级)”的加持下,秦风的思维如同探照灯般,穿透了知识的表层,直达其最核心的逻辑节点。他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审视”和“评判”这些理论的构建过程,洞察其精妙之处,也隐约察觉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一本厚达七百多页的英文原版《量子力学原理》,在普通博士生手中,至少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啃完第一遍,而且还可能是一知半解。但在秦风手中,仅仅用了不到三个小时,他便已经将其“消化”完毕,并且在脑海中构建起了一个远比书中描述更加深刻和自洽的量子图像。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秦风放下书,眼中精光闪烁,“就像是戴上了一副‘上帝视角’的眼镜,能够直接洞察知识背后的‘源代码’!”

如果说中级的“跨维度知识理解”是让他能看懂“源代码”的注释,那么高级权限,则让他开始有能力去理解“源代码”本身的逻辑和架构,甚至隐约能察觉到其中可能存在的“bug”或“可优化之处”。

“法则之触(微观)”:与量子场论的亲密接触

在以雷霆万钧之势“碾压”了量子力学之后,秦风将目光投向了下一座高峰——量子场论(Quantu Field Theory, QFT)。

如果说量子力学是物理系学生的“第一道天堑”,那么量子场论,就是足以让绝大多数物理天才都望而却步的“珠穆朗玛峰”。其数学之艰深、概念之抽象、物理图像之诡异,足以劝退百分之九十九的勇者。

“量子场论……将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场论融为一炉的怪物啊。”秦风拿起一本厚重的《An Introdu to Quantu Field Theory》 by Pesk & Schroeder,这是公认的QFT“圣经”之一,也是无数研究生的“噩梦之书”。

他翻开书页,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晦涩的论述扑面而来。什么路径积分、重整化、自发对称性破缺、费曼图……每一个名词背后,都隐藏着庞大而复杂的数学和物理体系。

即便是以秦风现在的理解力,初看之下,也感到了一丝压力。

“看来,光靠‘跨维度知识理解’还不够,得加点‘料’。”秦风心念一动,沟通系统,激活了“法则之触(微观)”权限,并将那宝贵的一百小时感悟时间,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进去。

嗡——

一股难以言喻的玄奥感觉瞬间包裹了秦风的意识。

他仿佛不再是置身于书桌前,而是直接“沉浸”到了那个由无数虚粒子生灭、量子场涨落构成的微观世界之中。

书本上的那些冰冷的公式,此刻仿佛都活了过来,化作一个个灵动的“量子精灵”,在他身边嬉戏、碰撞、湮灭、创生……

他“看”到了电子场的涟漪如何激发出光子,感受到了夸克和胶子在强相互作用力场中的“禁闭”与“渐近自由”,甚至隐约触摸到了希格斯场赋予基本粒子质量的那种奇妙机制……

“法则之触(微观)”,让秦风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了微观物理规律的“亲历者”和“体验者”。那些原本抽象到极致的概念,此刻都变得无比鲜活和直观。

他理解了为什么在量子场论中,粒子不再是永恒的实体,而仅仅是量子场的激发态;他明白了为什么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充满了剧烈的量子涨落和虚粒子对的海洋;他也洞察了“重整化”这个看似“作弊”的数学技巧背后,所蕴含的关于物理规律在不同能量标度下演化的深刻物理思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