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4章 大军调动(1 / 2)

加入书签

“我要让你,让所有曾看不起我们的人看看,我薛礼薛仁贵,不是孬种!我要为你挣回诰命,让你享尽荣光!”

柳银环抬手轻轻为他整理了一下因激动而有些散乱的衣领,柔声道:

“夫君,荣华富贵固然好,但为妻只盼你平安归来。沙场凶险,万事定要小心谨慎。记住,家中永远有一盏灯,为你点亮。”

她顿了顿,从枕边一个旧木匣中,取出一双崭新的、厚实的布鞋,塞到薛仁贵手中:

“这是我近日赶做的,本想等你生辰再给你。如今你要远行,正好带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望夫君穿着为妻做的鞋,踏平前路坎坷,早日建功立业,平安归来。”

握着手中这双针脚细密、饱含妻子深情的布鞋,薛仁贵这个铁打的汉子,喉头也不由得一阵哽咽。

他重重地将妻子拥入怀中,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

这一夜,长安月明。

陋室之内,一对年轻夫妻,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一丝离别的伤感,互相叮嘱,彼此鼓励。

而在薛仁贵心中,那建功立业的火焰,已然熊熊燃烧,直冲霄汉。

他知道,他的人生,从遇见太子李承乾的那一刻起,已然彻底改变。辽东,将是他薛仁贵扬名立万的舞台!

……

就在薛仁贵怀揣着太子荐信与满腔热血,辞别爱妻,奔赴东莱从军之际,整个大唐王朝的战争机器,已然全速开动,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

陆路方面,以李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十万大军,乃是此次东征的绝对主力。

李靖虽年事已高,久不临阵,但其军事威望无人能及,坐镇中枢,统筹全局,足以震慑宵小,稳定军心。

兵部、户部的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河北道。

来自关内、河东、河南诸道的府兵精锐,按照严格的日程,分批向营州及周边地区集结。

营州,这个帝国经营多年的东北边陲重镇,此刻已成为巨大的兵营和物资囤积地。

通往营州的各条官道上,日夜可见绵延不绝的行军队伍。

骑兵策马,蹄声如雷,卷起漫天黄尘;步卒扛着长矛陌刀,身负弓矢与数日干粮,沉默而坚定地前行,沉重的脚步声汇聚成沉闷而富有节奏的鼓点,敲击在北方的大地上。

运送粮草辎重的牛车、马车更是络绎不绝,车轮碾过深深的车辙,民夫们吆喝着,挥汗如雨,将帝国腹地汇聚而来的力量,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

幽州、蓟州等地的大型官仓早已开启,无数粟米、麦豆被装袋上船,通过滦河、大凌河等水系,辅以陆路转运,竭力保障着大军未来的胃口。

打造和修缮军械的工坊炉火彻夜不熄,横刀、长矛的锻打声,箭簇的打磨声,以及皮甲缝合的细索声,交织成一曲紧张的备战乐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