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不得不去的理由(1 / 2)
“更何况,诸卿莫非以为,朕的目光,仅仅局限于辽东这一隅之地吗?”
他走到那巨大的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高句丽的位置,然后猛地向西划过广袤的草原,直至遥远的西域,再转向西南,落在那片高原。
“高句丽,乃是悬在我大唐头顶的一柄利剑,更是卡在我帝国东翼的一根毒刺!
此獠不除,我大唐每年需在河北、营州一带驻扎重兵,耗费无数钱粮以防其窥伺。如此,我朝如何能全力应对西方之巨患?”
他的手指用力敲打着西突厥和吐蕃所在的位置:“西突厥,狼子野心,时叛时降,控弦之士数十万,时刻威胁着我西域商路与安西都护府!
吐蕃,松赞干布亦非庸主,其国势日涨,对河陇之地虎视眈眈!
此二者,方是我大唐未来之心腹大患!”
李世民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位重臣的脸:“唯有彻底拔除高句丽这根毒刺,平定辽东,我大唐才能免除东顾之忧,才能将河北、山东之人力、物力、兵力释放出来,全力西向,与西突厥、吐蕃争雄于万里之外!
才能打造一个真正东西纵横、南北贯通,四海宾服、万国来朝的无上帝国!”
“朕御驾亲征,不仅要雪前朝之耻,振天汉之威,更是要一举定鼎东方,为后世子孙,为我大唐千秋伟业,扫清这最后的障碍!
此战,非为朕一人之功业,实为我华夏社稷之安危,为我大唐国运之走向!”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仿佛金铁交鸣:
“故而,高句丽,朕必亲征!非朕不可!非此时不可!此心此志,天地可鉴,纵有千难万险,亦绝无更改!”
李世民这番长篇大论,如同狂风暴雨,又似惊涛骇浪,将个人雄心、民族大义、国家战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他不仅是要报仇雪耻,更是要为一劳永逸地解决东部威胁,为大唐未来的全球战略铺平道路。
这格局,这气魄,已然超越了寻常的帝王心术,上升到塑造帝国命运的高度。
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人彻底沉默了。
他们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与一丝无奈的明悟。
皇帝已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将亲征的意义拔高到关乎国运、民族尊严与未来战略布局的层面,他们还能以什么理由劝阻?
难道要他们承认大唐无力同时应对东西两线?
难道要他们否认洗刷前耻、重振汉威的必要性?
李靖适时地再次开口,打破了沉寂,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陛下深谋远虑,志在千秋,臣等拜服。既如此,臣等唯有竭尽全力,助陛下成就此不世之功!
陆路进军,臣必步步为营,扫清障碍,为陛下亲临营造万全之势!”
见到最为持重的李靖已然表态支持,房玄龄等人知道大势已去,再劝无益,反而会引来天子不快。
他们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齐齐躬身,声音带着复杂的情感,有担忧,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激发出来的豪情与使命感:
“陛下圣虑深远,臣等愚钝,未能体察圣心万一!既为社稷千秋计,臣等……谨遵圣命!必殚精竭虑,保障大军,不负陛下重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