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李世民要御驾亲征(1 / 2)
此言一出,尽管早有心理准备,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还是脸色微变。
房玄龄立刻出列,躬身急谏:“陛下!万万不可!陛下乃九五之尊,天下之本,岂可轻蹈险地?
高句丽地处偏远,气候恶劣,水路艰难,陆路崎岖,陛下若有丝毫闪失,臣等万死莫赎!
如今李卫公、侯大将军皆当世名将,陛下运筹帷幄之中,亦可决胜千里之外,何须亲冒矢石?”
长孙无忌也紧接着道:“玄龄所言极是!陛下,朝廷政务繁巨,太子虽贤,然年岁尚轻,经验或有不足。
陛下若远离京师,太子监国恐有疏漏。且御驾亲征,耗费更巨,于民力亦是极大负担。还请陛下三思!”
高士廉等人也纷纷附和,言辞恳切,无不是从皇帝安危、国家稳定、民生负担等角度,极力劝阻。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待众人说完,他才缓缓道:
“诸卿之忧,朕岂不知?然,朕非宋襄公,亦非隋炀帝。朕自晋阳起兵,大小数百战,何曾惧过刀兵险阻?辽东虽远,能远过当年陇西、虎牢乎?”
他的语气渐渐激昂起来:“高句丽,非寻常边患,乃前隋遗毒,朕心头之刺!
若不亲手将其拔除,朕心难安,亦愧对天下臣民之望!
太子监国,正可历练。朝中有诸卿辅佐,朕无忧矣。至于民力…
此战关乎国运,纵一时劳顿,若能换取百年太平,亦属值得!”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一直沉默的李靖:“药师,你以为如何?”
李靖沉吟片刻,他深知这位天子的雄才大略与固执己见,更明白其内心深处那份超越前代所有帝王的功业之心。
他谨慎地答道:“陛下神武,天威所至,必能使敌军丧胆,士气倍增。
从军事而言,陛下亲临,确能统一事权,临机决断,把握瞬息万变之战机。
然…正如房相、长孙司徒所言,风险亦存。
若陛下决意亲征,则陆路进军需更加稳妥,后勤需更加万全,水陆联络需更加紧密,务必确保陛下安全无虞,方可施行。”
李靖这番话,既未明确反对,也未盲目赞成,而是点出了亲征可能带来的利弊,以及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
李世民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药师老成谋国,所言甚是。朕并非鲁莽之辈,亲征之事,亦非旦夕可成。
眼下,仍以李靖、侯君集两路进兵为先导。
待其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朕再率后续精锐及御营北上,水陆并进,直捣黄龙!”
他环视众人,语气不容置疑:“此事,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再谏。眼下首要之务,是全力保障前两路大军如期出击,取得胜势!
兵部、户部、工部,需按朕御驾亲征之规模,秘密开始筹备相应军械、粮草、仪仗、船只!动作务必要隐秘!”
见皇帝李世民抛出“御驾亲征”的决断,尽管李靖已委婉点明利弊,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心中的忧虑丝毫未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