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章 石膏模型里的手工弧度(1 / 2)

加入书签

赵环第三次将美工刀切入石膏时,郭静忽然按住了他的手腕。

工作室的百叶窗滤进条状的阳光,正落在他膝盖上那座缩小版的美术馆模型上。石膏凝固后的肌理像被冻住的浪,而他刚用标尺画出的切割线,笔直得像把冰冷的刀,要将那片起伏的弧度拦腰斩断。

“你在跟石头较劲。”郭静的指尖蹭过模型边缘,那里还留着她昨晚趁他睡熟时捏出的弧线——比图纸上的参数多出两毫米的偏差,却让整面墙的倾斜角度忽然有了呼吸感。

赵环皱眉看着那道突兀的曲线。建筑规范里的倾斜角误差必须控制在0.5毫米内,可此刻被她指尖抚过的地方,石膏粉末簌簌落下,倒像是模型自己在生长出某种倔强的轮廓。

“这会影响结构稳定性。”他抽出三角尺,试图用直角边矫正那道弧线,却发现尺子的金属边缘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与石膏的暖白格格不入。

郭静转身从陶艺架上取下一只素坯碗。碗口边缘有处微妙的凸起,是她上釉前故意留下的手工痕迹。“你看这里,”她把碗举到模型旁,“窑火会让釉料往低处流,这道弧度能接住多余的釉色,就像……”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模型顶端的穹顶设计图上,“就像你说的,美术馆的挑檐要接住冬天的阳光。”

赵环的笔尖在图纸上悬了片刻。他想起上周在施工现场,老工匠用墨斗放线时总说“线要松三分”,当时只当是经验主义的含糊,此刻却看着郭静用拇指指甲在石膏模型的墙基处划出浅痕——那道若有若无的凹槽,恰好能让后续嵌入的玻璃幕墙预留出热胀冷缩的空间。

“这不符合精确性原则。”他嘴上反驳,却放下了美工刀。阳光移到郭静的手腕上,她袖口沾着的陶土粉末在光尘里浮沉,像他电脑里永远计算不出的气流轨迹。

暮色漫进工作室时,模型的墙面已被他们改得面目全非。赵环用3D打印笔补全了断裂的直角,郭静则趁他调试打印机参数的间隙,往石膏缝隙里塞进细小的陶土颗粒。当最后一缕光掠过模型顶端的穹顶,赵环忽然发现,那些被手工捏出的弧度正在暮色里连成流畅的曲线,像他某次在卫星云图上见过的台风眼——看似不规则的轮廓里,藏着自然最精密的平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