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旋转台的黄金分割点(1 / 2)
赵环第三次用激光测距仪对准陶轮中心时,郭静正把最后一块试片贴在工作台侧面。陶土在她掌心揉成匀称的圆柱,指腹碾过泥料表面的力度像在抚摸某种有心跳的生物,那些藏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被挤出来,发出细微的噼啪声。
“你确定要在旋转台上找黄金分割?”她忽然抬头,鼻尖沾着点灰紫色的陶泥,像不小心蹭上的星子,“泥土可不懂什么0.618。”
工作台的阴影斜斜切过赵环的设计图。他刚用铅笔在纸上画了道精确的弧线,那是根据陶轮转速计算出的最佳落料点——郭静总说他把简单的事弄复杂,就像上次非要用建筑力学解释她捏壶嘴时手腕的弧度。但此刻他盯着激光在地面投射的红点,忽然觉得这道数学题里藏着某种隐喻:他们的关系,或许就像这旋转的轮盘与固定的坐标,总得有个支点才能让力与美平衡。
“昨天你烧裂的那组杯子,”赵环按下测距仪的暂停键,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停在37.2厘米,“最大直径和高度的比例刚好接近黄金分割。”他俯身捡起地上的碎瓷片,边缘的釉色在午后阳光里泛着虹彩,“你说凭手感捏的。”
郭静的手指顿了顿。她记得那组杯子,轮盘转速调在每分钟七十转时,拇指压下去的力度总差着点什么,直到某个瞬间手腕自然下沉,泥坯突然呈现出一种让她心安的弧度。原来那些被她归结为“手感”的东西,早被身体悄悄换算成了精确的比例。就像她第一次走进赵环设计的展厅,明明不懂什么梁架结构,却在站到某个位置时,恰好能看见天窗漏下的光在地面拼出完整的星图。
“那是巧合。”她把泥柱扣在轮盘中央,脚轻轻踩下踏板。陶轮开始缓慢转动,泥料顶端渐渐隆起,像被地心引力唤醒的小山。“就像你画的每根轴线,其实都藏着你走路时习惯的步幅。”
赵环没说话。他正用圆规在图纸上标注轮盘底座的承重范围,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陶轮转动的嗡鸣奇妙地合拍。上周他们为了工作室的布局争执到深夜,他坚持按人体工学划分功能区,她却非要在拉坯区和窑炉间留块不规则的空地。“那里能接住最好的月光。”她当时这样说,眼睛亮得像藏着星子。后来他用日照软件模拟了全年的光影轨迹,发现那块空地在春分秋分的确会被月光切成完美的菱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