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0章 磨盘上的旧印记(1 / 2)

加入书签

秋雨连下了三天,磨香棚的檐角垂着雨帘,把磨盘的影子拉得老长。赵铁柱蹲在磨盘边,用抹布擦着盘面,忽然摸到块凸起的地方,仔细一看,是个模糊的“李”字,刻得又浅又歪,像小孩子的手笔。

“这字谁刻的?”他回头问正在筛芝麻的王奶奶。

王奶奶眯眼瞅了瞅,忽然笑了:“这是李家洼子的李小丫刻的,三十多年前,她跟着爹妈来磨面,非要在磨盘上留个名,她爹气得追着打,最后还是你爷爷拦下来的,说‘孩子的字,是给磨盘添活气’。”

正说着,雨帘里钻进来个穿蓑衣的老汉,裤脚沾着泥,手里攥着个布包,一进门就喊:“王嫂子,赵铁柱在不?”

赵铁柱抬头,见是个陌生老汉,颧骨很高,眼角的皱纹深得能夹死蚊子。王奶奶却站起来:“是老李头啊!你咋来了?李家洼子离这儿十里地,这雨天……”

“找赵铁柱有事。”老李头把布包往磨盘上一放,布包滚了滚,露出里面的铜锁,“这锁,认识不?”

赵铁柱拿起铜锁,锁身刻着朵梅花,锁孔都锈住了。“看着眼熟,像……像磨盘底下那把‘磨锁’的样式。”

“就是一对!”老李头往磨盘上拍了一巴掌,“当年你爷爷给俺们村磨坊打了两把锁,一把留这儿,一把给了俺爹。这锁,是李小丫当年偷摸拿回家的,临死前让俺还给磨盘。”

“小丫……没了?”王奶奶手里的筛子“哐当”掉在地上,芝麻撒了一地。

老李头抹了把脸,雨水混着泪往下淌:“上个月没的,肺痨。她临终前说,当年刻字的事,总觉得对不住磨盘,让俺把锁送回来,再替她磨袋面,算赔罪。”

赵铁柱心里一沉,拿起铜锁往磨盘下的铁环上一对,严丝合缝,锁孔对着锁孔,像早就等着这一天。他找来煤油,往锁孔里滴了几滴,又用钥匙捅了捅,“咔哒”一声,锁开了。

“磨面吧。”他抱起老李头带来的麦子,往磨眼里倒,“小丫的心意,得替她了。”

磨盘转起来,“吱呀”响得比平时厉害,像是在哭。老李头蹲在磨盘边,絮絮叨叨地说:“小丫这辈子苦啊,嫁了个赌鬼,男人跑了,她一个人拉扯仨娃,临了还惦记着这磨盘……她说当年刻字时,就想让磨盘记着她,别像爹妈那样,走了就没人记得。”

王奶奶捡着地上的芝麻,眼泪掉在芝麻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傻丫头,磨盘记着呢,我也记着呢。她当年总偷拿家里的糖块,塞给磨盘旁边的蚂蚁,说‘给磨盘喂点甜的’。”

磨到一半,磨盘忽然卡了,赵铁柱停下手,往磨眼里看,发现里面卡着块小石子,石子上还缠着根红绳。“这是啥?”他用镊子夹出来,红绳已经朽了,石子倒挺光溜。

“是小丫的!”老李头眼睛亮了,“她当年总戴根红绳,上面拴着这石子,说是算命先生给的,能保平安。准是磨面时不小心掉进去的。”

面磨好了,老李头要走,赵铁柱往他布包里塞了袋新磨的芝麻糊:“带回去给娃们吃。”王奶奶又包了几个热馒头,“路上垫垫肚子。”

刚送出门,就见雨里跑过来个半大孩子,是老李头的孙子狗蛋,浑身湿透,哭着喊:“爷!家里漏雨,粮食都泡了!俺娘让你赶紧回去!”

老李头脸都白了:“咋偏偏这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