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0章 磨盘上的旧印记(2 / 2)

加入书签

赵铁柱皱眉:“我跟你去看看。”他回棚里拿了块塑料布,又让王奶奶找了些干柴,“先去把粮食挪到干地方,再修屋顶。”

到了李家洼子,老李头家的土坯房果然漏得厉害,墙角的粮囤泡在水里,麦子都发了芽。狗蛋娘正蹲在地上哭,见他们来,抹了把脸:“这可咋整?过冬的粮全泡了……”

赵铁柱把塑料布铺在粮囤上,又指挥着老李头和狗蛋搬石头压边:“先别慌,把没泡透的麦子挑出来,晾在房梁上,能救一点是一点。屋顶我来修。”

可找来找去,没找到合适的茅草,村里的草垛都被雨泡了。狗蛋娘急得直跺脚:“这雨怕是要下到明天,屋顶不补,粮食更保不住。”

赵铁柱看着老李头家那破旧不堪的木柜,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悯之情。这木柜显然已经经历了许多岁月的沧桑,柜子腿都已经腐朽不堪,仿佛一阵风就能将它吹倒。

赵铁柱凝视着木柜,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把柜子拆了吧,那些木板还能派上用场,可以用来挡雨。”他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毕竟这木柜已经如此残破,留着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老李头时,老李头却显得有些犹豫和不舍。他喃喃地说:“这……这可是俺家唯一的柜子了啊。”这句话透露出老李头对这木柜的深厚情感,它不仅仅是一件家具,更像是老李头生活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他的记忆和情感。

“先保粮食!”赵铁柱拿起斧头,“柜子没了能再做,粮食没了,冬天咋过?”

拆柜子时,从夹层里掉出个布娃娃,穿着花布裙,脸是用胭脂画的。狗蛋捡起来:“爷,这是啥?”

老李头一看就红了眼:“是小丫的!她小时候最喜欢这娃娃,后来丢了,哭了好几天……没想到在这儿。”

木板钉在屋顶,雨果然漏得轻了。赵铁柱又帮着挑出半袋没泡透的麦子,摊在门板上,用柴火烘着。狗蛋娘煮了锅红薯,非要他们吃了再走。

红薯刚出锅,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声响,是王奶奶来了,身后跟着几个街坊,扛着草垛,拎着干粮:“听说李家洼子遭了灾,俺们合计着,这点草够修屋顶了,还有些干粮,先救急。”

老李头看着草垛和干粮,眼圈红了:“让你们受累了……”

“说这啥话!”王奶奶把布娃娃塞给狗蛋,“拿着玩,你奶奶要是知道娃娃找着了,不定多高兴。”

回程时,雨小了些,赵铁柱手里攥着那根红绳石子,忽然觉得,磨盘上的字、铜锁、红绳,还有小丫的布娃娃,就像撒在日子里的种子,看似不起眼,却能长出暖暖的牵挂。

磨香棚的灯还亮着,磨盘上的“李”字被雨水洗得格外清楚。赵铁柱把红绳石子挂在磨盘边的铁环上,风一吹,石子撞着铁环,“叮咚”响,像小丫在笑。

王奶奶往灶里添了把柴,火光映着她的脸:“明儿个,咱把小丫的布娃娃拿来,摆在磨盘上,让她天天看着磨盘转,看着日子过。”

赵铁柱点头,往磨眼里撒了把新麦种:“嗯,让她看着,咱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磨盘静静立在雨里,仿佛也在应着:会的,会越来越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