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陈天的反击(1 / 2)
“台积电想给我们上课,那这次我就要让他们知道,究竟是谁该补补功课。”
王磊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我明白了,陈总,我这就去安排。”
他转身快步离去,步伐间已不见刚进门时的紧张。
陈天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
这场突如其来的诉讼让他意识到,在外界眼中,自己仍只是一个“新晋者”,尚未建立起与公司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也正因如此,这起官司的意义已远超法律范畴。
如果他此刻表现出丝毫退缩,不仅无法化解眼前的危机,更将引来更多巨鳄的贪婪目光。
他必须强势回应,不仅要接下这一招,更要主动出击。
“仅仅防御远远不够,必须找到他们的弱点,打出反击。”陈天低声自语。
物理手段首先被排除。
尽管他偶尔会调侃某些上不得台面的做法,但这个社会终究建立在法制之上。
更何况张中谋也不是什么小虾米,多少算号人物,动他一根毛都是天大的事儿。
“有了!”
就在思绪纷转之间,陈天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一记足以扭转局面的狠招。
事不宜迟,他毫不耽搁,立即动身前往中芯,与张如京当面商议。
“小陈。”
“张老。”
两人简短寒暄后,张如京注意到陈天神情中难以掩饰的振奋,不禁有些疑惑。
台积电起诉中芯的消息他已经知晓,陈天此行无疑与此有关。
但令他不解的是,面对如此棘手的国际诉讼,这位年轻人为何显得跃跃欲试?
寻常企业老板遇到这种情况,多半忧心忡忡。
可真别以为国际诉讼没用,如果一辈子只在本土发展,那确实可以不怎么鸟他们。
但只要有意拓展海外业务,就必须遵守国际规则,哪怕最终判决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你可以不断上诉,但不能抗拒执行已有判决,这就是全球商业的游戏规则。
“小陈,你这是……已经想到应对台积电的办法了?”张如京试探着问道。
陈天这才回过神,点了点头,开口却问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
“张老,您对台积电内部的技术骨干熟不熟悉?能不能给我介绍几位真正关键的人物?”
张如京先是一怔,随即不禁莞尔。
他明白了陈天的打算。
年轻人到底是反应快,更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锐气。
面对外界的危机,他首先看到的不是“危险”,而是其中隐藏的“机会”。
不得不说,陈天这个时机抓得非常准。
台积电主动发难在先,此时中芯若出手挖对方的人,即便用了些手段,在业界看来也属合理反击,谁都无法指摘什么。
张如京不知道的是,陈天动了挖人的念头,并不是因为对方诉讼给了他借口。
实在是他之前忙于其他事务,根本没顾得上这一茬。
否则他早就动手了,哪还等得到今天。
至于所谓的行业“规矩”,也就张如京这老一辈企业家仍在恪守底线。
而在陈天来自的那个时代,巨头之间互相挖角早已司空见惯。
腾讯、阿里、百度、字节……哪一家不是明里暗里争抢人才?
守不住自己的人,只能说是自身问题,没人会再讲什么“江湖规矩”。
张如京沉吟片刻,起身从书柜中取出一本厚重的行业名册,翻至其中几页,手指点过几个名字:
“梁猛松,台积电研发处资深处长,专精先进制程整合,是张忠谋极为倚重的技术核心之一。
还有蒋尚义,负责先进模组技术,在晶圆级封装方面有极深的造诣…”
他顿了顿,语气转沉:“不过小陈,这些人跟随张忠谋多年,不单单是高薪就能打动,台积电给的待遇本就顶尖,更何况…多少也会顾忌些个人声誉。”
“我明白,”陈天微微一笑,“但台积电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官僚。”
他身体前倾,目光炯炯:“大企业病,您比我清楚。
论资排辈、派系斗争、资源分配不公…
台积电这些年规模急剧扩张,内部不可能没有怨言。
尤其是技术骨干,有些人拼死拼活做研发,成果却成了别人升职的垫脚石。”
“而我们能给的,不止是钱,更是尊重、话语权,和一个亲手参与改写行业格局的机会。”
陈天语气笃定,仿佛早已洞穿对方内部的裂痕:
“他们或许不会为了一点薪资跳槽,但如果是为了一片能真正自由创新的土壤,一个能摆脱大公司政治、专注技术突破的环境呢?”
张如京若有所思地点头。
他不得不承认,陈天对人心的把握远超他许多。
“这件事我来安排。”
陈天合上名册,满脸自信:“您以行业前辈的身份,邀请他们过来‘聊聊技术、谈谈行业’,不提挖角,只交流理念。”
“剩下的,交给我!”
张如京被陈天一番话说动,心中最后一点顾虑也烟消云散。
他正欲应下,甚至已准备不惜以自己的声誉为代价去做这件“不光彩”的事,却听陈天忽然话锋一转:
“有些不妥,张老,您还是不要亲自出面了。”
“不如帮我找一个可靠的中间人,或者只需提供他们的联系方式,由我来沟通。”
他瞬间想到了此举可能对张如京声誉造成的影响。
挖台积电墙角,陈天不敢说有十成把握,但七成还是有的。
可这样一来,外界就会认为是张如京出面挖的人,还贴上老脸用“高薪厚禄”这种“下作”手段。
这种评价,陈天自己可以毫不在意,但他清楚,对张如京这样珍视名誉胜过利益的老一辈技术人来说,却是难以承受之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