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3章 政策变动,业务受阻(1 / 2)

加入书签

晨光刚透进窗棂,铜匣上的光纹还在微微跳动。我盯着系统界面里那条平稳的绿色进度条,指尖无意识地在桌沿敲了一下。数据通道运行正常,境外核验接口也已同步,昨夜写下的那句“合作不止于交易”还留在纸上,墨迹早已干透。

脚步声急促地踏过院中青石板,李商人几乎是撞开了门。

“出事了!”他喘着气,手里攥着一张纸,边角都被汗浸软了,“北境三州发了禁令,所有外来农产品必须拿到巡检司批文才能入境,不然一律扣押!咱们那批刚走的货……怕是卡在关卡上了。”

我心里一沉,手指立刻在系统上滑动,调出跨境协作模块。几条红色警示接连弹出:“目标市场准入状态变更”“运输链路中断预警”。我点开北方一位系统持有者的私信,对方只回了一句话:“今早封的,连验货都没让进。”

“不止北边。”我声音压低,“东陆两国也出了新规,要三年土质报告和农户身份备案——这些东西我们根本没备过。”

李商人一掌拍在桌上,震得茶碗跳了起来:“这不是做生意,是堵死我们的路!”

我没有接话,转身走向内屋,把最近的订单表摊开铺在长案上。红笔划掉的记录占了大半,原本排到半月后的发货计划,现在只剩零星几笔小单。仓库里还有二十石灵泉水稻、十五筐七彩椒、八箱玫瑰蜜饯,全是按原计划备好的货。若十日内出不了手,仓储费翻倍不说,蜜饯会返潮,辣椒会失香,水稻放久了也会陈化。

顾柏舟端了碗热粥进来,放在我手边:“先吃一口。”

我摇头:“没这个时间。”抬头看向李商人,“你派的人什么时候能回来?”

“脚力已经出发了,一个去镇上报信,一个去找中间商问详情。”他抹了把脸,“可这命令来得太急,连个由头都没有。你说……是不是有人在背后动手?”

我眼神一顿。朝中有派系反对民间商流扩张的事,王大人提过一次,但当时只是风声。现在看来,不是空穴来风。

“现在不查原因。”我站起身,“先看怎么应对。你马上联系所有未出境的商队,让他们原地停运,等通知再动。另外,把各地中间商的消息都收一遍,我要知道每一道禁令的具体内容、执行期限、有没有例外条款。”

“我已经让人去了。”他说,“可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办?人家不收,我们总不能硬塞。”

我走到后院库房,推开门。一排排陶罐整齐码着,标签上写着播种日期、采收批次、储存温湿度。这些都是过去半年一点一滴攒出来的成果,每一罐都对应着田里的劳作、系统的能量投入、还有村民的信任。如今它们静静堆在这里,可能变成一堆卖不出去的存货。

回到堂屋,我抽出一张新纸,提笔写下:

**即刻召集核心成员,午时于主厅议事。**

落款处画了个麦穗标记——这是我们内部紧急联络的暗号。

顾柏舟看着那张纸:“你要开会?”

“必须开。”我说,“订单断了,路封了,但我们还有东西、有人、有脑子。只要人还在,就有办法。”

李商人点头:“我去通知林婶他们,让大家心里有个准备。”

“不行。”我放下笔,“这次只叫你、我和柏舟。先内部定调,再往外说。消息要是传开了,村里人心一乱,连现有的活路都会崩。”

他皱眉:“可这事牵扯那么多人,瞒得住吗?”

“不是瞒。”我盯着他,“是稳。现在最怕的就是慌。一旦大家开始抢着低价抛货,局面就彻底失控了。我们要做的,是先看清哪些路还能走,哪些必须绕,然后再告诉别人该怎么走。”

他沉默片刻,终于点头:“你说得对。是我急了。”

我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语气放平:“政策能堵一时,堵不住长久。百姓要吃饭,市集要流通,总有他们管不到的地方。我们得找缝隙,哪怕是一条小道,也能走出去。”

顾柏舟从柜子里取出登记簿:“要不要先把库存重新分类?哪些能久存,哪些得尽快处理,也好有个底。”

“你去做。”我说,“把能转内销的列出来,比如玫瑰蜜饯、灵泉米,镇上大户一直有需求。七彩椒这类易坏的,看看能不能做成腌菜或干片,延长保质期。”

他又问:“系统那边呢?有没有类似情况的参考?”

我打开社交平台,快速翻阅其他持有者的动态。几个在边境做粮贸的玩家已经发了预警,有人贴出地方官府的告示照片,内容与我们收到的几乎一致。还有一条私信跳出来:“南方水道近期加强查验,建议暂缓大宗运输”。

“不是个别现象。”我合上界面,“这是统一动作,范围可能比我们想的更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