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遇到挑战,冷静应对(1 / 2)
天刚过午,展台前的人流忽然散了一半。我正把一碗试吃的米饭递给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眼角瞥见对面摊位支起了新布幡,红底黑字写着“新米上市,半价三日”。几个伙计站在台前大声吆喝,手里捧着粗陶碗,挨个往路人手里塞。
李商人快步从侧边绕回来,眉头拧紧:“是‘丰年坊’的货,从北镇调来的陈米,掺了新谷压色。”
我放下木勺,接过他递来的碎布片,那是从对方米袋上刮下来的标签残角。布面粗糙,印迹模糊,确实没有字号,也没留产地。
“他们标价多少?”我问。
“比我们低四成。”他说完,声音压低,“已经有三个老客转过去了。”
我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转身掀开身后麻袋的封口,抓出一把自家的灵泉水稻。米粒在光下泛着微润的玉白,颗颗分明。我又从系统储物格取出一包普通稻种,倒进另一个空陶盆里。两相对比,高下立现。
“去叫两个脚夫,换上便衣,混进那边听听反应。”我说,“别露脸,只记下谁买了、说了什么。”
李商人点头离开。顾柏舟这时从后仓走出来,肩上搭着一条干布巾,手上还沾着麻绳屑。“粮车没问题,明日还能补二十斤。”他看了眼对面喧闹的摊位,“他们这样卖,能赚吗?”
“不图赚,图挤走我们。”我拍了拍手上的米尘,“越是便宜得离谱,越说明来者不善。荔城这块地,有人不想让我们站稳。”
他没再多问,只是默默走到展台角落,检查起那台由智能灌溉器改装的喷雾装置。水汽轻轻喷出,在阳光下形成一道薄雾帘,护住陈列的米样不受潮。他知道这个时候,稳住后方比争辩更重要。
不到半盏茶工夫,派出去的脚夫回来了。一个蹲在棚子阴影里,低声向李商人汇报:“买的人不少,但大多尝了一口就皱眉。有人说这米煮出来发酸,还有人说吃了胃里胀。”
我点点头,心里有了底。
“柏舟,”我唤了一声,“去把昨日留下的那坛发酵豆汁拿来。”
他一愣,随即明白过来。那坛豆汁是用灵泉水稻的米汤发酵而成,本打算做赠品试饮,后来因时间紧没推出来。他转身进了后仓。
我让伙计把桌案重新摆正,将“悦田记”的竹牌摆在中央,又取来一块小黑板,用炭笔写下三行字:
**本店承诺:三日内食用不满意,凭购单全额退换。
每日十点、午后一点,免费提供浓粥试吃。
所有大米现场开袋,可验真伪。**
李商人盯着最后一条看了会儿,嘴角慢慢扬起:“这一招狠。”
“不是狠,是亮。”我说,“他们不敢让人验,我们敢。”
这时顾柏舟提着陶坛出来了,泥封已启,一股微酸带香的气息缓缓散开。我舀出一小碗,放在展台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贴上纸条:“用今日所售大米酿制,同源同法。”
围观的人开始驻足。
有个穿灰袍的老汉凑近闻了闻,抬头问:“这真是你们米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