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市场反响,热烈非凡(2 / 2)
顾柏舟进来时端着一碗热汤,放在我手边:“喝点暖暖。”
我没抬头:“你说,要是再多十倍的人要买呢?”
他沉默了一会儿:“那就得多开地,多招人,把整个村都带动起来。”
我笑了下:“还不止。光有米不行,蔬菜、禽蛋、油料都得跟上。咱们得让人知道,‘悦田记’不只是卖一种米。”
他点点头,转身去检查门窗是否关严。我继续低头写字,把“售后服务”四个字圈了出来。
第二天,我在加工棚角落腾出个小桌,挂上一块木牌:“客户意见登记处”。周大林兼任这事,每天清点反馈,一条条记进本子。
第五天,有人送来一个破损的米箱,说是路上颠的,封蜡裂了缝,木板也翘了角。虽然里面米没漏,但买主觉得不体面。
我当即让周大林备了两袋新米,亲自送去那户人家。开门的是个年轻媳妇,见我来了反倒不好意思:“其实还能吃,就是看着破相了些。”
“是我们没做好。”我把新米递上去,“往后包装会加固,运输也会选更稳的车队。”
她接过米,犹豫了一下:“你们这米……能不能出小包装?我家就三口人,买一大箱吃太久,怕潮。”
我记了下来。
回去的路上,我让周大林准备三种规格的包装:五斤装家用款、二十斤装家庭款、五十斤装商户款。每种都重新设计封口方式,外箱加厚一层桑皮纸。
第七日清晨,李商人带来最新消息:“三家酒楼决定把你的米列为主推食材,菜单上要写‘悦田记特供’。还有两家布庄,想用米作为伙计年终福利。”
我正在查看昨日的售后记录,听到这话只抬了下头:“告诉他们,福利订单可以接,但必须提前十五天下单,我们按序安排。”
他笑了一声:“你还真敢提要求。”
“不是要求。”我合上本子,“是规矩。我们现在走的不是快路,是长路。”
中午时分,顾柏舟从田里回来,裤脚沾泥,手里拎着一把刚摘的青菜:“南二区的地整好了,随时能播。”
我接过菜看了看:“今晚就把种子下去。”
他点头,转身要去洗脚换衣。我叫住他:“等会儿,周大林要教几个村民用灌溉器记录仪,你也去听听。以后这类事,不能总靠我一个人盯。”
他应了一声,脚步没停,背影消失在门帘后。
夜深了,加工棚的灯还亮着。我坐在桌前,一页页翻看客户反馈簿。手指划过一行字:“希望以后能参观你们的田,亲眼看看是怎么种出来的。”
我把这句话抄在新本子的第一行,写下标题:开放日升级方案。
门外传来脚步声,周大林抱着一堆登记条进来:“今天又有十二个人留了话,八个问能不能订明年的份额。”
我把本子推给他:“把这些想法分类整理,明天开会用。”
他接过本子,迟疑了一下:“云姐,咱们……是不是已经成了别人眼里的‘大买卖’了?”
我没有回答。窗外,院中的米箱已整齐码成两排,每一箱都贴着标签,烙着“悦田记”三个字。
最边上的一箱还没封好,露出半截米袋,白净的米粒在灯下泛着微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