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1章 扩大生产,满足需求(2 / 2)

加入书签

他看着那块木板,忽然问:“要是有人嫌麻烦走了呢?”

“走一个,补两个。”我说,“但我们不能因为怕人走,就把标准放低。”

他没再问,只是默默走出去,开始指挥人搬水泥砖。

中午过后,便携式烘干机由系统传送到位。银白色外壳泛着冷光,底部自带滑轮,接入水源和电源后自动启动。我亲自调试参数,设定温度区间为四十五至五十度,湿度控制在百分之十二以下。试运行半小时,取出样品检测,水分达标,色泽均匀。

“可以用了。”我对围在一旁的工人说,“接下来三天,全员轮班,先把库存的两百石稻谷处理完。记住,每次进料不超过三百斤,超量会导致受热不均。”

有个老农嘟囔:“这么小批量,啥时候能干完?”

“宁可慢,也不能坏。”我说,“你们手里每一粒米,都关系到别人愿不愿意再买第二次。”

傍晚前,第一批按新标准包装的大米封箱完毕。袋子换成了厚实的油纸,外层加了防潮膜,封口压印着“悦田记”字样和批次编号。我亲手抽检了十袋,称重、查密封、核标签,全部合格。

周大林抱着登记本过来,“今天招了八个新工,都是附近村子的,明天一早报到。”

“安排住宿。”我说,“棚后那排空屋收拾出来,每人发一套工服和洗漱用具。晚饭加个荤菜,让他们知道,来了就是一家人。”

他顿了顿,“有个叫吴嫂的,以前在粮行做过分拣,手特别快,就是脾气直,说话冲。”

“只要按规矩办事,话难听点不怕。”我合上记录本,“让她当小组长,带新人。”

天快黑时,顾柏舟走过来,手里提着饭盒。“吃了再忙。”

我没接,“你去看下新场地的地基,排水沟挖得够深吗?春雨季快到了,不能积水。”

他站着没动,“你盯了一整天,嗓子都哑了。”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说,“这不是赌,是算过的。系统给的数据不会骗人,我们每一步都有依据。”

他叹了口气,把饭盒放在桌上,“那你也得吃饭。”

我终于停下笔,抬头看他,“等这批货准时发出,我陪你去林婶家吃顿安稳饭。”

他点点头,转身走了。

我打开饭盒,饭已经凉了。刚夹起一筷子菜,周大林急匆匆跑进来,手里举着一块新做的标签样稿。

“云姐,这个批次码旁边,要不要加个说明?比如‘本批紫糯稻种植周期四十五天’之类的?”

我接过一看,思索片刻,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字:

**从播种到封袋,全程可查**

写完最后一笔,烘干机突然发出一声轻响,指示灯由黄转绿,第一轮作业完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