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1章 扩大生产,满足需求(1 / 2)

加入书签

天刚亮,我站在西坡试验田边,看着北角那片紫糯稻刚冒出来的嫩芽。晨风拂过,泥土的气息混着新翻的土腥味扑面而来。周大林蹲在沟边的小米地块旁,正拿尺子量苗距,听见脚步声回头看了眼。

“云姐,出苗齐整,比预估快了半日。”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

我点点头,没说话,转身往加工棚走。昨夜系统提示音响起时,我正盯着烘干机图纸发愣。【能量值更新:当前余额1050】——那是第一批客户复购结算后自动入账的奖励。我立刻兑换了《生产流程优化模块》,生成了一份详细的扩产执行方案。

顾柏舟已经在棚里等我了,手里拿着铁锹和一卷麻绳。“东头那块荒地清得差不多了,下午就能开始打地基。”

“不等了。”我把打印出来的规划图铺在桌上,“今天就开始改建。新加工区要分三块:初加工区、烘干区、包装区。每区之间留足通道,方便搬运。”

他低头看图,眉头微皱。“人手不够。”

“我知道。”我拿起笔,在角落划了个圈,“招工的事我来办。先从邻村找有经验的,工钱按件计,干得多拿得多。另外设奖惩条目,连续三日无差错,额外加五文。”

他抬头看我一眼,“真要这么干?”

“不然呢?”我说,“新品上市后订单翻了四倍,靠现在这棚子,三个月也交不完货。”

话音刚落,李商人掀帘进来,肩上搭着布袋,脸上带着汗意。“镇上几家铺子又催货了,问能不能提前发一批富硒小米。”

我把规划图推过去,“你看这个。新场地三天内动工,十日内必须投产。两台智能烘干机,一台我已经用系统预支能量值兑换了,今天就能运到;另一台还得靠你帮忙。”

他扫了眼图纸,眉头一跳。“你说的那个便携式烘干机……能顶多久?”

“撑二十天。”我说,“等邻府那台送来,正好接上。”

他沉默片刻,把布袋放下。“我可以请商队改道,但得加价三成。你要愿意,我现在就写信。”

“写。”我点头,“再附一句:若七日内送达,首批小米优先供应他们三家。”

他嘴角动了下,笑了,“行,这条件够狠。”

正说着,周大林冲进来,手里攥着一张纸。“云姐!第一批试种的紫糯稻检测结果出来了——花青素含量是普通糯米的六倍!药铺说这种品质,市面上根本没见过。”

我接过报告,指尖在数据上滑过。这不是运气,是系统营养液精准配比的结果。可光有好东西还不够,得让人稳定拿到手。

“从今天起,所有工序必须标准化。”我抽出那份刚改好的《悦田记生产作业标准V1.0》,“印刷三十份,每个工位贴一张。重点标出五项红线:水分超标不准进烘干区,颗粒破碎率超百分之二不准装袋,封口温度低于八十度视为无效密封,标签信息缺一项整批返工,质检员未签字不得出库。”

周大林接过手册,翻了几页,声音有点发紧:“可新来的工人都不识字……”

“那就画图。”我说,“每道工序配上简笔画,老员工带新人,一对一教。今天下午申时前,我要看到第一张图文版操作卡。”

他咬了咬牙,“好,我去办。”

顾柏舟一直没说话,直到李商人离开后才开口:“你打算让所有人天天盯着这些规矩?”

“不是盯着,是养成。”我指着棚外那块刚立起来的公示板,“每天中午十二点,把前一日的质检结果挂出去。合格批次打勾,不合格的写明原因,谁负责哪一环,清清楚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