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政策挑战,灵活应对(2 / 2)
差役瞪大了眼:“这……这是法术?”
“是记录。”我说,“每一环都有据可查,没法作假。”
那小吏脸色变了变,低声问:“你这东西,能每批都做?”
“不仅能做,还能随时调取。”我关掉投影,“如果大人愿意,我可以当场配合抽检,任选一批,从田头到包装,全程开放查看。”
他没立刻回应,转身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时,神色稍缓。
“三日内会有答复。”他说,“你留个地址,若需进一步核查,我们会派人上门。”
我递上一张写好位置的竹片,道谢后离开。
回程路上,我在街角碰上了李商人。他站在自家铺子门口,正跟伙计说话,看见我便迎了过来。
“听说你去了农政司?”他语气急了些,“我刚收到消息,漕帮那边已经开始运作,说是有‘不合格外地货’要查封,怕是冲着咱们来的。”
“我知道。”我说,“所以必须抢在这之前,让我们的货变成‘合规试点’。”
他摇头:“可你现在连入市资格都没有,船队再往前走,真卡在边界,损失算谁的?”
“算我的。”我看着他,“但我有个法子——咱们不一次性进城,先把货运到三郡交界的集散点暂存,等批文下来,再分批入城销售。短驳的费用我出。”
他眯起眼:“你是想拖时间?”
“不是拖,是换节奏。”我说,“你只管运到边界,剩下的手续我来跑。只要有一批顺利过关,后面就好办了。”
他沉默片刻,终于点头:“行。但我有个条件——每批货出发前,你得给我一份书面承诺,写明若因政策问题导致滞留,由你承担七成损耗。”
“可以。”我说,“我现在就回去写。”
回到家,加工棚里灯火还亮着。顾柏舟正在清点库存,把即将发运的礼盒重新分类,按新的中转计划调整顺序。
我把竹片放进砚台旁的笔架,打开系统,开始模拟不同质检方案的成本。一种是送检第三方,费用高但速度快;另一种是申请政府突击抽查,免费,但需要足够透明的流程支撑。
我选了后者,在屏幕上标记出几个关键监控节点:水源检测、烘干曲线、封装环境。
顾柏舟走过来,递给我一碗热汤。“你说他们会信吗?”
“不一定。”我喝了一口,“但他们一定会好奇。”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周大林跑了进来,手里挥着一张纸。
“云姐!农政司刚传话出来——明天上午,有人要来田里抽查第一批样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