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7章 扩大规模,满足市场(1 / 2)

加入书签

李商人站在田埂上,脚边是那片泛着光的紫云英,低头看了许久。他弯腰掐了一小段茎叶,放在鼻尖轻嗅,又用指尖碾碎,看着渗出的汁液。

“不是药水味。”他抬头看我,“也不是野草那种涩气。”

我没接话,只把记录本递过去。上面写着七天来的温度、湿度、土壤变化,还有鸭群轮放的时间和区域。他一页页翻,眉头越皱越紧,最后停在蚯蚓出现的那一行。

“你真靠这个养地?”他问。

“靠它们,也靠时间。”我说,“地要喘得过来气,人才吃得进安心饭。”

他合上本子,忽然笑了:“前日城里张夫人还问我,有没有‘知根米’。我当时不懂,现在明白了——你要卖的不是米,是信。”

我点头:“我想扩。”

他一怔,随即盯着我看:“你说什么?”

“这片试验田才五亩。”我转身指向后山,“我要把荒坡三块连起来,建新农场。种有机稻,养生态鸭,走闭环循环。”

他没立刻回应,而是走到观测桩旁,伸手摸了摸插在土里的竹牌。上面刻着“禁用化肥农药”几个字,漆还没干透。

“你知道外面多少人在等这个?”他声音低了些,“不止一个张夫人。茶楼里有人专门打听,说哪家米能让孩子多吃两碗饭。你这儿刚冒头,消息就传开了。”

“所以我不能慢。”我说,“我要让更多人吃上这样的米,也让跟着干的人有赚头。”

他沉默片刻,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摊开在膝盖上:“这是我列的订单意向。镇上六家铺子,城南两家酒楼,还有三位官眷托人递话——只要你能供得上,价格随你定。”

我接过那张纸,手指划过一行行名字。这不是试探,是实打实的需求。

当晚,顾柏舟坐在灶台边削木桩,我铺开地图,在灯下画出三处荒地的位置。周大林蹲在门口,手里攥着那份刚印好的操作手册,翻来覆去地看。

“东坡那片石头多,得先炸石。”顾柏舟抬头,“西岭背阴,排水得另想办法。中间这块倒平整,可土薄,得运肥垫底。”

“我都记下了。”我把图纸折好,“明天我去跟几家谈流转的事。刘老丈那边,你也去打个招呼。”

他点点头,继续削手里的木条:“你要建多大?”

“一期先拿三百亩。”我说,“够做标准田,也能带人。”

周大林猛地抬头:“三百亩?咱们现在才五亩!”

“五亩能试路,三百亩才能走路。”我看着他,“你记得蚯蚓吗?它钻一寸,地活一分。可要是没人翻土,它一辈子也到不了山那边。”

他嘴唇动了动,没再反对。

第二天一早,我和顾柏舟带着契约文书去了村外。三家农户守着荒地多年,一直种不出东西,听说我们要租,脸上都带着将信将疑。

“真不用化肥?”老陈蹲在地头抽烟,“那靠啥长庄稼?”

“靠绿肥,靠轮作,靠鸭子踩。”顾柏舟指着图纸,“你看这渠怎么走,水怎么引,我们全画好了。你们的地,我们修,我们种,收成分成。”

“分成多少?”

“三七。”我说,“你们三,我们七。但所有投入归我,技术归我,风险也归我。你们只管看着,随时能进来学。”

老陈吐了口烟圈:“要是赔了呢?”

“赔了算我的。”我说,“地坏了,我赔你们青苗银。三年内翻不了身,我贴补工钱。”

他和另外两人对视一眼,终于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