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传播挑战,创新应对(1 / 2)
投影光斑熄灭的瞬间,我指尖还按在记录仪外壳上。机器表面温热,但屏幕彻底黑了,像是被抽走了魂。
我把它抱回作坊角落,拆开底盖检查线路。系统提示能量波动已平息,可设备就是无法重启。学徒站在旁边小声说:“是不是昨夜用得太久,烧坏了?”
我没有答话,只把仪器搁在桌上,翻出今日集市的扫码记录。三千人驻足,三百人完整看完视频,真正留存关注的不足百人。数字安静地躺在纸面上,像一块沉下去的石头。
顾柏舟从外面进来,肩上扛着一捆新编的竹架。“镇东茶楼的说书人讲了两场,可回来问的人还是不多。”他放下担子,擦了把汗,“有人说听是听了,可记不清叫什么名字。”
我合上册子,抬头看他:“他们记得‘可溯源’,却不记得‘朝露凝香脯’。”
“东西好,也得有人知道。”他说完这句话就蹲到门边修车轮去了,语气里没有埋怨,只有事实。
夜里灯油烧了一半,我把系统界面调出来,点进“社交互动平台”。页面滚动着其他使用者的动态:有人在田里架起三脚架直播插秧,弹幕一条条飘过;有人边摘果子边回答观众问题,系统自动生成字幕和回放片段;还有人把发酵过程做成每日更新的短片,粉丝追着看“第三天风味变化”。
我盯着那行“实时连线人数:862”的数据看了很久。
第二天清晨,我在灶房门口拦住正要下田的顾柏舟。“我想试试直播。”
他动作顿了一下,手里的水壶停在半空。
“让外人看着我们干活?”他声音不高,也没压低,就像在问今天要不要施肥一样平常。
“不是让他们看我们,是看过程。”我说,“你昨天也说了,好东西没人知道不行。现在不缺货,缺的是让人信得更快的方式。”
他拧紧壶盖,才开口:“农户人家,一辈子低头种地。突然抬脸对着一堆人说话,怕说不出个样子。”
“不用你说多好听的话。”我望着门外渐亮的天色,“就说你知道的那些事——番茄什么时候最甜,青瓜怎么才算新鲜,发酵池为什么不能晒太阳。这些话,你说了一辈子,比谁都清楚。”
他没再反驳,只是站那儿想了一会儿,最后点了头。
李商人是晌午来的。我把剪辑好的集市录像放给他看,重点停在人群扫码后露出惊讶表情的那一段。
“他们不是不信,是没见过。”我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再印一批贴纸,而是让他们亲眼看着果实从地里到罐中,六个时辰不停歇。”
他摸着下巴看完,眉头一直没松开。“你要在田里搭台子,让人看你们干活?这……城里人会感兴趣?”
“他们吃的东西,从来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我指着画面里自己伸手摘果的动作,“可一旦看见了,就会记住。你不觉得吗?”
他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下:“你说动我了。瑞丰的会员页我可以给你开个入口,先挂三天,看看反应。”
“只要有人点进去就行。”我说。
计划定下来:明早五更开始,直播采收与初加工全过程。地点就在北侧试验田,主镜头对准七彩番茄架,副机位放在清洗区和发酵池旁。顾柏舟负责讲解农事细节,我补充工艺要点。系统开启智能成像模式,自动追踪动作焦点,生成稳定画面。
出发前夜,我把备用电源充到满格,又检查了三遍信号增幅器。能量值只剩六十七点,撑不起高清长时间传输。我翻任务列表,找到一个未领取的成就——“首次完成全流程可视化记录”,十五点奖励。确认领取后,数值跳到八十二。
够了。
凌晨四更末,天还没亮透,我们已经到了田里。雾气浮在藤蔓之间,叶片湿漉漉的。学徒们悄悄搬来设备,架好支架,铺开电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