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销量增加,市场巩固(1 / 2)
清晨的雾还没散尽,我已坐在作坊的案前打开系统后台。直播结束后的数据像潮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清晰却安静。昨日一千两百人次的观看量,并未立刻换来订单的增长。头两个时辰,只收到七单,买家备注清一色写着“先试试”。
顾柏舟从田里回来,裤脚沾着湿泥,把竹篮放在门边。“城里人真会看热闹,可肯掏钱的不多。”他擦了擦手,语气平实,没有失望,像是在陈述天气。
我没抬头,手指在平板上滑动,筛选出那些停留超过三分钟、还点了溯源链接的用户。“他们还在犹豫。”我把一份名单导出,“但有人愿意扫码,就说明信了一半。”
我让学徒连夜打印了一批电子优惠券,限时十二个时辰内可用,附赠下一场直播的优先观看资格。李商人答应在瑞丰商铺首页挂出新品入口,还特地加了“源头直采”四个字。他说,这几个字在贵客眼里,比甜度更管用。
日头刚过中天,第一波回流开始了。订单数跳到四十三的时候,系统提示音连续响了三次。我盯着屏幕,看着“支付成功”的标记一个个冒出来,像是田埂上接连亮起的灯。
“够了。”我轻声说。
下午风大了些,吹得棚布哗啦作响。顾柏舟带人把新采的番茄搬进清洗区,按批次归类。学徒们开始贴标签、装箱,动作还算有序。可到了傍晚,订单猛增到一百六十单,人手明显跟不上。有人把T-01和T-02批次混在一起打包,幸亏我在复检时发现,及时拦了下来。
不能再靠人力硬撑。
我调出系统界面,点开“智能分拣模板”。这是上次完成“原料标准化处理”任务时解锁的功能,一直没机会用。设定好条码规则后,扫描枪一扫,屏幕上立刻显示匹配的订单编号和客户信息。错误率降到了零。
“这玩意儿灵得很。”负责包装的老张啧了一声,手上动作快了不少。
夜饭是林婶送来的粥和咸菜。她站在门口看了会儿忙碌的场面,笑着说:“以前谁家种地,能想到还要对账、发货、讲什么‘客户留存’?你这哪是农户,倒像是开了铺子的大掌柜。”
我没接话,只让她帮忙照看一下承安和雅柔。两个孩子白天被安排了些小活儿——承安负责给每箱贴溯源标签,一张不落;雅柔则坐在小板凳上,一袋袋清点独立包装的数量。她年纪小,算得慢,但从不出错。末了还仰头问我:“娘,我们是不是帮上忙了?”
我摸了摸她的头,“你们是娘的小福星。”
入夜后,订单数定格在五百二十七单。我松了口气,正准备合上设备,李商人竟亲自来了。他没骑马,步行穿过田埂,手里攥着几张纸。
“瑞丰那边炸锅了。”他进门就说,“醉春楼一口气订了五十盒,点名要‘直播里摘的那批’。其他几家酒楼也来问,能不能签月供。”
我接过订单确认函,一页页翻看。价格没压,数量不小,付款方式也干脆。这不是尝鲜,是认准了要长期走货。
“你说的对。”他坐下,端起桌上凉了的茶喝了一口,“不是没人信,是得让他们亲眼看见。现在信的人,都成了回头客。”
我打开销售曲线图给他看。第一天三百八十二单,第二天五百六十九单,今天已经突破八百。复购率稳定在两成以上。有些人买了自己吃,还转推荐给亲友下单。
“这不是热度。”我说,“是信任在一点点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