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渠道拓展,空间广阔(1 / 2)
天刚亮,我还没来得及洗漱,就听见院外马蹄声由远及近。李商人没骑车,也没带随从,独自一人跨过田埂走来,手里拎着个布包。
他把布包往桌上一放,喘了口气:“又爆单了,醉春楼这次要一百二十盒,还加了两样新菜要用你的番茄做底料。”
我没急着看订单,先给他倒了碗温水。“他们点名要哪一批?”
“t-03,说是要‘镜头里摘的那批’。”他笑了笑,“现在城里人吃饭,不光看味道,还得看故事。”
我点点头,转身打开平板调出数据。过去三天,日均订单稳定在八百以上,复购率两成五,客户画像显示三成来自邻县,还有几个陌生城镇的地址开始频繁出现。系统自动生成的热力图上,周边三镇的消费需求呈环状扩散,像一圈圈漾开的水纹。
我翻到昨日直播的观看记录——有观众留言问:“能不能在自家楼下铺子买到?”
这问题让我停顿了一下。
瑞丰商行和酒楼的合作虽稳,但覆盖人群有限。想真正打开局面,得进大型商超。那些地方人流大、辐射广,关键是能建立长期供货关系,不再靠一场场直播去拼热度。
我抽出一张纸,写下“百谷坊”三个字。这是方圆五十里内最大的连锁铺子,分号遍布四镇,背后有稳定的冷链运输网。更重要的是,它主打“良品直供”,一直缺一个拿得出手的有机蔬果招牌。
“我想谈独家供应。”我把写好的草案推到李商人面前,“不压价,不走量,只供精品。标签上印溯源码,卖场挂我们的直播片段,让顾客扫码就能看到今早谁摘的番茄。”
他低头看了会儿,眉头慢慢皱起。“百谷坊门槛高,验货严,账期至少十五天起步。你这批货虽说火,可人家要看的是持续供货能力。”
“五百斤一天,能保证吗?”
“目前三个棚勉强够,但撑不了太久。”我手指轻敲桌面,“所以我打算扩地。”
他说完抬头看我,眼神里多了点认真。
我收起纸页,起身走向后院。顾柏舟正在清洗灌溉管,裤脚卷到小腿,袖口沾着泥点。听见脚步声,他抬头看了我一眼,顺手把水管关了。
“刚才说了,想进百谷坊。”我站在篱笆边,“得扩产,不然接不住单。”
他擦了把手,走到我旁边,顺着我的目光望向远处那片荒坡。赵财的地已经空了两年,杂草长得比人高,村里前些日子确实在议重新分租的事。
“你是认真的?”
“嗯。”
他沉默了一会儿,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石,在地上画了个方框。“要是拿下那块地,得再建两个棚。水源得重新排,土质也得调理。”他抬头看我,“你有把握?”
我打开系统界面,调出“模块化种植方案”。屏幕上立刻弹出土地规划图,标注着灌溉节点、轮作周期和预期产量增幅。智能灌溉配合生物肥调控,能在不伤地力的前提下提升三成产出。
“这不是赌。”我说,“是算过的。”
他盯着那张图看了很久,最后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你要闯,我就替你守好这片田。”
话不多,却让我心里踏实下来。
回到屋里,李商人正翻看我那份草案,指尖停在“全程溯源+田园直采”那一栏。“你说让他们把直播放进宣传栏……这事儿不好办。百谷坊向来只推自家品牌,从不给供应商留位置。”
“但他们需要新鲜故事。”我打开平板,播放昨夜直播的剪辑片段——顾柏舟蹲在藤架下检查果实成熟度,手背被藤刺划了道红痕,他没在意,继续讲解采摘标准。画面右下角跳出一行小字:**本批番茄于辰时二刻采收,露水未干即入罐封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