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三百里踏歌行(1 / 2)
宽大的战车奔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配备的悬挂系统,让坐在车内的杨平几乎感觉不到颠簸。
7月下旬已是丰收时节,杨平站起身体,透过敞开的天窗,能看到左右护卫的骑兵,奔驰在水泥道两侧那条宽度一丈的快马行军道上
(加装了马蹄铁的战马,若在水泥路上高速奔驰,会震裂马蹄!所以,杨平修建的南北大道两侧,都留了一丈宽的土路,方便战马奔驰。当然,拉车的战马,马蹄下配备了胶垫。)
杨平的目光越过两侧护卫的骑兵,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是劳碌的农民正在收割庄稼。
汝南郡是杨平3月份拿下的,当时春耕有些耽搁,便种植了大量秕麦。
这种麦子产量低、口感差、处理复杂,唯一的优点是生长期短,只有3个月,此时已收割得差不多了。
而种植的小米、粟、稷等五谷也已成熟,只待收割,不过它们的种植面积不大。
田野里最多的还是白麻。白麻的麻皮可纺织麻布,麻籽能作辅助粮食,还能榨油,麻杆可以造纸(被杨平安排的明明白白)。
白麻生命力旺盛如野草,生长周期短,是性价比很高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每户田地的1/3。
另外,大豆、绿豆等豆类植物,也快到收割季节了。
在杨平治下的土地上,真正做到了四海无闲田——边边角角、甚至坑洼地带,都被他下令种上了紫花苜蓿。
这种营养丰富的优质牧草,人畜皆可食用,此时也有农夫在收割,当地政府会出资购买,集中到县城的警备部队营地青储(青储饲料),冬季,便成了战马及耕牛等大牲口的优质饲料。
整个下午,战车一路疾驰,杨平基本都站在车上观察南北大道两侧的农田,仿佛看不够似的。
以至于在战车里吊床上睡了一觉的张和醒来后,不禁问道:“都督,这有何可看的?”
杨平豪气的环着张和的肩膀,乐呵呵地指着夕阳下的农田:“张和兄弟,你看这些,就没有什么感慨吗?”
张和收起连日狂奔的疲惫,定了定神,仔细观察,而后对杨平说:“都督,属下知道:咱们太平民团治下饿不死人啦!”
“是呀,饿不死人了!”杨平感慨道,“我太平民团治下,平均一户约4个人,分了100亩土地。
虽然今年春耕较晚,但在各个乡、里干部的组织下,大家互相帮扶,土地都没荒废。
即便产量低,可广种薄收,平均一亩地收30斤粮食,100亩就有3000斤,再除去500斤的税粮,还能留下2500斤。
2500斤粮食,4个人一人600斤,敞开肚子吃一年也吃不完呐?哈哈哈……”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杨平是按最低产量估算过治下土地的产量。
张和转过身,与杨平几乎面对面,脸上的崇敬之情难以掩盖:“都督,这都是您的功劳!
这里5个月前,还是战乱不休的人间地狱!
仅仅4个多月,人们就再也不怕饿死了,而且种了这么多麻,只要勤勉些,冬天就有布匹穿戴,也不怕冻死了!
都督~都督……”
连喊了两声“都督”,张和都不知该如何表达心中情感了。
杨平也高兴地说道:“张和兄弟,这有本都督的功劳,也有你们这些兄弟们的功劳。
是大家共同努力,赶走了趴在我们身上吸血吃肉的地主豪强,击败了来夺土地的豺狼恶霸!
一同治理这广阔土地,让乡亲们能吃饱穿暖,进而,让孩子们都能上学读书识字。
张和兄弟,再有几个月,等我们收拾了河北的刘家天子及其狗腿子,十多年的乱世就将终结!
一个人人能吃饱穿暖的大同世界,就由我们来建立!”
此时的杨平,不仅要迎娶心爱的媳妇,事业也步步高升,治下百姓丰收后再也不怕饿冻,可谓人生圆满,豪气大发。
张和深受感染,面色激动地郑重保证:“都督,请您放心,属下一定陪您终结乱世,一起建立大同世界。”
“好。”杨平环着张和的肩膀,站在战车上,望着夕阳下丰收的场景。
骑兵护卫着车队一路疾行,每隔40里,便会在道路两侧的驿站,从南北大道扩编整训的车骑第五师、车骑第四师中更换战马。
天黑之前,队伍每经过城镇,后边10辆四轮马车上的乐队,便会奏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喜庆曲子《百鸟朝凤》。
人们纷纷询问这支队伍的来历,有看过通告的同乡对着车队行礼后,说道:“这是都督前去迎亲,迎接临颍县的都督夫人到信阳成婚。”
听闻敬爱的杨都督要成婚,百姓们纷纷议论着该做些什么来表达感谢,一群群人开始商讨着,要给杨都督一个惊喜……
天黑后,护从杨平的200骑兵因连日行军,下午又狂奔了一下午,劳累至极。于是,在遂平县换上了车骑第五师的200名骑兵护送。
夜间,整个队伍行进速度略有降低,却仍马不停蹄,后半夜抵达郾城县后,护卫骑兵换成了在此整顿的车骑第四师200名骑兵,队伍依旧疾驰向北。
相较于骑兵的不断轮换,杨平宽大的战车上有两张吊床,堪称古代版房车。
入夜后,缓过劲的张和代替杨平在战车上充当指挥员,杨平则躺在吊床上,在晃悠悠中沉沉睡去。
下午看到的丰收场景、身边兵强马壮的骑兵、还有忠心耿耿的张和,让杨平全然不担心安全问题。
一个多月来连续奔波,他的身体极为疲惫,这一觉直接睡到天光大亮,才被张和叫醒。
“都督,前方十里便到颍河桥了。”
“哦。”过了颍河桥就是临颍城,那是当初自己与吕姝分别的地方。
(临颖城,是杨平吕姝相知相许的地方,所以,杨平坚持要吕姝从此地出嫁。)
杨平起身,在平稳的战车上洗漱。
不多时,行军队伍来到颍河桥南,颍河桥上,护民军车骑第四师的将士们已列成长长队列,从桥头一直连到临颍城南门。
杨平的队伍在桥南略作停顿,后边迎亲花车上的陈兰,带着两名秘书到战车上,给杨平换上喜庆的婚服,盘起头发,戴上金冠。
得知杨平已到颍河桥南,城中的吕布派出车骑第四师师长黄忠,作为代表过桥迎接。
整备停当的杨平,在黄金战车上豪气地一挥手,跟随而来的乐队即刻奏起《百鸟朝凤》成婚曲,战马不再奔驰,而是缓慢前行。
早就得到讯息的临颍城居民,纷纷涌出南门,在道路两侧迎接车队。
神采飞扬的骏马,额头戴着金光闪闪或五彩缤纷的当卢,迈着整齐步伐缓缓而来。
道路两侧的百姓们纷纷拍手、踏足,唱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带着欢乐气氛的踏歌,是对新人最好的祝福。
杨平起身,抱拳还礼,十分高兴。
欢乐歌声中,杨平的战车稳稳停在临颍县衙正门。
陈兰作为媒人上前叫门,碍于杨平的身份,吕布不可能出难题,大门一叫就开。
杨平在穿着金甲的张和陪同下,阔步走进县衙,前院内,吕布学着杨平的做法,摆上了十几个八仙桌,上边盛放着汝南郡生产的糖果
(东汉时期,长江沿岸地区就有种植甘蔗的记录,用甘蔗榨糖,再制成糖果并不难。
杨平治下制糖,主要是为了给士兵制造升级版3.0版战前神力饼干,这种饼干高糖、高油、含适量盐,再加上麻黄碱,能提供充足能量和强悍兴奋作用。
士兵临阵时吃上一块,能红着眼睛、嗷嗷叫地战上一个时辰)。
作为女方家属,吕布前天傍晚刚从陇山大道回来,随他一同前来的还有贾诩,李傕、郭汜以及二人的夫人
(吕布虽无脑,但杨平交代过,要把这两个“饿狼”带回来,怕他们在陇山地区闹幺蛾子)。
此时在正堂迎接杨平的,正是贾诩、李傕、郭汜,见了杨平,三人纷纷行礼:“恭喜都督,贺喜都督。”
杨平心中早已急不可耐,想立刻见到新娘子,笑着说:“免礼免礼,同喜同喜。”
说着就要越过正堂向二堂走去,却被胖胖的贾诩拦住:“都督,此次大婚,怎能如此容易?
属下听闻都督文采斐然,当初颍河桥南夫人送别时,都督曾与文远将军言说‘若得知心俏佳人,男儿如何不丈夫?’
今日大喜之时,请都督补完这首小诗。”
杨平心中咯噔一下,那是当时有感而发随口说的,哪有下半句?
但此刻绝不能露怯,他在脑海中飞速搜索着后世信息,想找出合适的句子来续上。
杨平想了半天,终于蹦出来一句:“提携百万虎狼旅,与卿共做第一人!”
“彩!”堂中众人齐齐喝彩。(这时候,杨平就是说两句屁话,那也是满堂彩!)
穿着吉庆服饰的贾诩、李傕、郭汜,这才引着杨平进了二堂。
二堂之中,主位上的吕布、王氏穿着喜庆华服,李傕、郭汜的老婆端坐于客位,见杨平进来,二人起身行礼:“恭喜都督,贺喜都督。”
吕布此时高兴得嘴角都要咧到后脑勺,王氏则依旧端庄,两人稳坐主位。
杨平上前,躬身行礼:“见过外舅、外姑,小婿前来迎亲。”
王氏看着杨平,神色莫名:遥想五个月前,杨平前来提亲之时。那只是一个手下万余兵将,没有任何地盘的流寇。
五个月时间而已,眼前之人,已经有横扫天下,为九州共主之势。怪不得……
吕布则没有想那么多,满面笑容的抬手:“贤婿快起,无需多礼。”
说完,对着旁边的宋平(吕布没有儿子,便把数次前来通信的杨平前亲卫队长宋平认作义子,用来充门面)道:“宋平,快去请阿姝出来。”
穿着吉庆华服的宋平行礼应诺,转身进了后院。
堂中众人互相道贺、寒暄,大喜的日子,杨平没问军中之事,倒是吕布这个憨憨数次想提起,都被杨平借着话题岔了过去。
不多时,身着红色吉服的吕姝,手持一柄团扇,在两名俊俏丫鬟的陪同下,走进二堂。
杨平急忙上前,却被旁边的贾诩拦住,贾诩笑呵呵地说道:“小郎君,怎能如此心急?”
杨平讪讪一笑,对着场中众人说:“本都督第一次娶亲,没经验。”
“哈哈哈……”
场中爆出哄然大笑,就连吕姝都有些忍俊不禁。
新人拜别父母,是极其正式的仪式,张和、宋平二人搬来蒲团,杨平拉着吕姝,对着吕布、王氏跪地拜别。
这也是杨平坚持先娶吕姝再称帝的原因——若是推迟婚礼,登基后再迎娶,身为皇帝的他,便不可能走这道程序。
更重要的是,杨平愿意在称帝前将吕姝迎进门,意味着:称帝时,是夫妻俩共同打天下,而非吕姝坐享其成。
拜别吕布后,在众人簇拥下,杨平与吕姝携手走到前院。
临颍城附近的军官们,以及百姓代表早已齐聚一堂,杨平对着众人拱手:“感谢诸位来参加本都督的婚礼,本都督在此谢过。”
众人急忙还礼,跟出来的吕布,也对众人拱手:“感谢诸位前来送小女出阁。本将军在此略备薄宴,请诸位就座。”
其实这场送亲宴席,并非吕布说的“略备薄宴”,而是杨平军中厨子亲自操刀,16道菜将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
酒席上,吕布彻底放开,来者不拒,美酒一杯接一杯下肚。
最终杨平看不过去,拦着他:“外舅,下午还要启程,莫要多喝。
到了信阳,后日晚间大宴,小婿陪您喝个痛快。”
吕布一听,才想起杨平交代过:这次婚礼,不管凡俗之套,总之,他得陪着去信阳参加婚礼。
毕竟杨平在此无父无母、无长辈、无兄弟,吕布也无宗族、无兄弟。
杨平、吕姝两人成婚,总不能没有长辈在场。
当初杨平说这话时,把吕布感动得差点流泪,觉得这女婿是准备给他养老,当即就应了下来。
贾诩等人虽觉得不合规矩,但谁也不敢扫了这爷俩的兴,都没多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