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5章 阵法简述,实阵演练(五)(1 / 2)

加入书签

江玑湖听得头都大了,赶紧伸手轻轻捂住他的嘴:

“打住打住!你说的这些早超出堪舆风水的范畴了,那是专门观星的天象师才管的活儿!”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据说上古伏羲大帝倒有过‘天地对应布阵’的设想,那时候离远古近,或许真有能通天象的能人,也可能他手里有老祖宗传下来的典籍——

可这些东西全没留到现在啊!

我们现在能研究的,顶多从《连山易》里扒点零星记载,先天卦里倒是提过些神鬼相济的说法,可传承早就断了。

周文王演的《周易》就剩八个明卦,先天卦是藏在背后的隐性道理,后天卦才是能实际用在风水里的,跟星辰那套根本不是一回事。”

他看着小罡有些失落的样子,又无奈地笑了笑:

“能弄出现在这能困人的阵图,已经是咱们风水行当里的大成就了。

不过你说的加烟雾,倒不是不行——

我们这次演阵本就是给圣皇看的,不加烟雾能更直观,让人一眼就看出阵里的迷障感,才是此次演阵目的,若是加了烟雾,还叫人如何一目了然?”

袁小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再缠着追问,小手却悄悄攥成了拳头,心里暗暗盘算起“天象师”的事——

他觉得自己这么聪明,肯定能成为最厉害的天象师,把星辰和阵法凑在一起。

没人知道,这六岁小童的师门远比旁人想象中厉害:

他的启蒙老师是文理科的文学教授邵养醇,邵先生不仅是翰林院五经博士,更是北宋理学大家邵雍的二十八代后裔,手里还握着不少邵家祖传的、没对外公开的古籍典籍,连宫里的藏书阁都未必有副本。

特别是家传的《梅花易数》与《闻见前录》更是了如指掌,是真正的术数大家。

他的另一位老师,是已致仕的前光禄寺卿李天经——

当年正是李老先生主持修成了137卷的《崇祯历书》。

这套书厉害得很,把日躔(太阳运行轨迹)、恒星方位、月离(月亮运动规律)、日月交会(日食月食)这些复杂的天文现象拆解得明明白白;

还专门配上“法原(理论依据)、法数(计算数据)、法算(演算方法)、法器(观测工具)、会通(中西结合)”五类方法论;

更是头一回把欧洲第谷·布拉赫的天文体系,还有平面、球面三角学引入大明,至今仍是天文科的核心教材,是实打实的里程碑着作。

连龙虎山正一派掌教天师的弟弟,火居道士张洪份,也常提着罗盘来教他——

这位道长受《乾坤圣德经》里“星象定人事”的启发,专门在文理科设了课题研究“紫微斗数经注”;

每次教袁小罡排盘,都忍不住摸他的头,说这孩子眼神亮、思路活,定是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转世,天生就该吃观星这碗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