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6章 阵法简述,实阵演练(六)(1 / 2)

加入书签

研究团队最先尝试的是“磁棒旋转法”——

毕竟这种方式原理最直观,不用额外设计复杂的固定装置,操作起来相对容易。

可真造出来的发电机,模样却有些吓人:

转子为一根一丈长的实心磁棒,直径足有三尺粗,黑沉沉的像根铁柱;

外面缠着直径半寸的铜芯电线,一圈圈紧密绕下来,数着竟有一千八百圈,活脱脱将定子裹成胖子;

电线的正负极一接,直接连了半个皇庄的路灯,想看看能不能一次性点亮。

旋转动力则靠旁边的蒸汽轮机带动齿轮组提供,连个最基础的测转速装置都没有,一开动起来,蒸汽轮机“轰隆隆”响,磁棒跟着“呼呼”地飞速旋转,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颤,人站在旁边脚都稳不住,更别提靠近调整线圈了。

电流倒是真的产生了,路灯刚开始还亮得晃眼,可因为没装稳压装置,麻烦跟着就来了——

磁棒越转越快,电流瞬间激增过载,皇庄里一千多只电灯突然“噼啪”作响,灯丝接二连三烧断,没一会儿就全成了不能亮的废灯,气得负责路灯维护的工匠直跺脚。

这些糟心事,朱有建压根不知情。

当初他不过是在研究室给李雷闪和电池研究室的成员讲蓄电池充放电原理时,顺嘴提了句“磁生电”的发电机基本概念,连他自己都没指望——

以大明现在连稳压装置都造不出来的技术水平,真能把这东西折腾出模样。

韩赞周调派的几百名建工工匠,推着独轮小车、扛着枣木撬棍,在杨邦庆几位宗师和蒋大鸿等大师的指挥下,将一车车黑沉沉的磁石按地上标注好的石灰印逐一放稳。

工匠们手上动作麻利,眼睛却忍不住往地上的标记瞟——

那些白线横平竖直,还画着小小的卦象符号,隐约透着说不清的章法,不像普通的石料摆放。

从朱有建步辇下搭起的木高台上往下看,这些磁石分明是按九宫格排布的:

中央特意留了丈许见方的空地,八个方向的磁石数量和大小各不相同。

细究起来,竟是完完全全照着后天八卦的数理来的——

坎一(北方)摆了1块大磁石,坤二(西南方)摆了2块中磁石,震三(东方)摆了3块小磁石,巽四(东南方)摆了4块小磁石,中五(中央)空着对应“土”,乾六(西北方)摆了6块中磁石,兑七(西方)摆了7块小磁石,艮八(东北方)摆了8块小磁石,离九(南方)摆了9块大磁石,每个方位磁石的总重量,都和对应的卦数暗暗相合,分毫不差。

等磁石大体摆得差不多,建工工匠们按宗师的要求撤出了场地,把后续校准角度、调整间距的细活,交给了宗师们带在身边的弟子。

这些堪舆弟子没一个外人,不是宗师的子侄,就是孙辈,连沾亲带故的女婿都少见。

倒不是他们故意敝帚自珍藏着手艺,而是打嘉靖朝起,皇帝就把堪舆传承给固化了:

当年通过风水科举考中的状元、进士,大多进了钦天监任职,他们的后代也多要承袭父业入钦天监,一代传一代,就是为了确保皇室营建帝陵、宫殿时,能有信得过、知根知底的人负责勘测,免得被外人动了手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