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4章 致汉卿的信:认清日本侵华意图(1 / 2)

加入书签

1931年8月底,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王至诚坐在东北大学靠窗的桌子前,桌子上放着最近的杂志、一些参加东北大学书画展的稿件,还有刚写过未寄出的书信。

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安全,梁思诚、冯庸针对蒋、张对外的主张,打电话、亲自面谈皆无果。王至诚斗胆给张学良再次写信。

王至诚先从日本能在东北合法驻军的主要原因深度解析:“中国在与八国联军战争失败后于1900年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赋予日本在在烟台到奉天的铁路沿线15年内的行政管辖权。后来日本提出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亦称《满洲善后协约》,将东三省南部铁路和采矿权进一步租借给日本,并同意日本在此区域驻军警备,为日本的驻军在法理上提供了依据。《东三省半独立方案》承认东三省为半独立地区,日本实际秘密控制该地区内政,皆已超出《辛丑条约》的原定框架。”

“距离《辛丑条约》签订4年后在我国东北发动的日俄战争,俄国败退,使其对中国东北的影响力大为削弱,加速了日本填补权益真空,从而掌控东北政局创造了机会和条件;日本获胜,促使日本野心膨胀,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扩张的野心,将更多的关注、渴望和注意力转向中国东北和满蒙地区,再通过《东三省继续租借条约》和《朝鲜统监条约》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和势力范围。”

“所以,日本军国主义是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一步步扩充其在东北地区军事存在,获得在东北合法驻军的权利,并逐渐超出各条约的限制,其驻军性质开始从合法转为非法占领。从此,日本侵略势力将伸入我们的东三省。”

“汉卿兄。”王至诚更改了“张校长的称呼”,他接着写:“念当年,我们和冯庸、梁思诚跪在张作霖面前结为异性朋友,我这样称呼不怪吧。想起那年6月4,我真的不想提起那个震惊中外的事件,戳痛汉卿兄一生都难以痊愈的疤痕。”

“我不知道您还记得《田中奏折》?一场由魔鬼导演的中日战争,早晚会要到来。朝鲜是第一战,中国是第二站。或许因为张作霖民族意是的崛起,让日本与张作霖的合作成为障碍,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一手制造了‘皇姑屯事件’,无疑是即将发生的日本侵华战争的一次预演。当初,日本发动‘皇姑屯事件’ 企图制造东北群龙无首的局面,是汉卿兄杀了杨宇霆、常荫槐,冲破阻力,东北易帜,服从中央,打破了日本军国主义制造分裂的图谋。我想,今日汉卿兄若能提前防御,积极抗敌,小日本胆敢犯我中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