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章 盐业调查团(2 / 2)

加入书签

“黑芝麻团子”们也没闲着。黑甲、黑乙负责去咸阳各大市集蹲点,记录每日盐价和购买人群情况;黑丙、黑丁则拿着李薇绘制的简易地图(画在纸上!),前往离咸阳最近的河东盐池(安邑盐泽)暗访。

李薇自己则泡在“数据中心”,看着堆积如山的原始账目和不断送来的抄录纸片,头大如斗。这时代的记账方法原始混乱,各种隐语、缺漏、模糊不清的地方比比皆是。她一边吐槽古代财务制度的不规范,一边硬着头皮,用木炭条在更大的纸上画柱状图、折线图,试图找出价格波动的规律和账目中的猫腻。

几天下来,初步结论有了:

1. **价格乱象**:咸阳盐价波动极大,官盐铺子经常“缺货”,而私盐小贩却异常活跃,价格有时比官盐还低!这明显不正常。

2. **账目疑云**:多个盐场的“损耗率”高得离谱,动辄两三成!而盐税收入与理论产量严重不符,缺口巨大。

3. **暗访实情**:黑丙、黑丁传回密报(写在纸上,缝在衣襟里带回),河东盐池实际产量远高于上报数!大量盐被“损耗”掉了,同时,盐工生活困苦,常有克扣工钱、以劣充好的情况。他们还发现盐池附近有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巡逻,疑似私盐贩子的护卫。

“好家伙!”李薇看着汇总的图表和报告,拍案而起(拍的是纸,没舍得拍桌子),“这哪里是损耗?这是硕鼠成精了!官盐不足逼百姓买私盐,私盐背后又是谁?‘损耗’掉的盐又去了哪里?这根本就是一条从生产到销售,官商勾结、中饱私囊的黑色产业链啊!” 她感觉自己摸到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

这“刀”果然不好当!但李薇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社畜劲儿被激发了。她铺开一张大纸,开始画关系图:盐场管事、运输官吏、市集官商、可能的幕后黑手(吕不韦旧部?其他世家?)……一条条线在她笔下延伸,渐渐勾勒出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太后,华阳太王太后宫中的张太医又来了,说是奉太王太后懿旨,来给您请平安脉。”一个小宦官怯生生地进来禀报。

李薇头都没抬:“告诉他,哀家忙于王上交办的盐务要事,身体好得很,不劳他费心!让他哪凉快哪待着去!” 她正沉浸在“破案”的兴奋中,哪有空搭理老妖婆的毒汤?

小宦官领命出去。李薇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线索,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想给我添堵?等我先把你们这些盐耗子揪出来,再陪你们好好玩!政哥要一把快刀?行!老娘就让他看看,什么叫现代化的‘供应链审计’之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