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程尧之死(1 / 2)

加入书签

程尧之死

边关

黄沙漫天

两军阵营在河谷城对峙,每个士兵都警惕万分地盯着敌人,只等将军一声令下,便要开战,姜王朝与禹峰部落数十年之争,今日河谷城守城之战即是最后的决战。

姜国挂帅之人是素有百战不殆美名的程尧将军,此时他站在城楼上凝视着前方倾巢而出的禹峰大军,黄沙迷了他的眼睛,也让他的心蒙了一层意味不明的情愫。

他知道此战只能赢绝不能输,一旦河谷城失守,禹峰南下攻城掠地便如探囊取物,届时天下又将陷入混乱,永无宁日。

程尧拔出佩剑,轻轻擦拭,古剑厚重,久经杀戮,蕴藏凌厉剑意。这柄剑已经饮过太多鲜血,似乎再怎么擦拭也无法光洁如新,气氛越发紧张,禹峰大军越来越近,程尧知道,他不能再等。

“挽弓!”程尧下令,满城墙的士兵立即挽弓搭箭,对准敌军,此时除了细密的呼吸声再无他物。

“少主!”一声轻呼传来,程尧侧目看去,是暗卫宣靖,昼夜不停赶路让宣靖几欲倒下,终于在开战前见到了少主,程尧见他前来终于松了口气,忙问道,“如何?”

“幸不辱使命,已去查了那人底细,确实是少主要找的人。”得知答案,像是一根紧绷的弦终于松开,程尧将手探入胸口,掏出了一封书信和一块鹰形玉佩,一并交给了宣靖,“交给小妹,离开这里。”

“少主?”作为程尧的贴身暗卫,他最大的职责便是保护程尧,此时正是生死之际,宣靖不愿离开。

“这是命令。”程尧回身,禹峰大军即将兵临城下,他没有时间再分神了,见宣靖身形未动,程尧喝令道:“离开!”宣靖万般无奈,只能听令离开。

战场瞬息万变,他回头匆匆看了一眼程尧,便隐入军士,从战局中撤离,黄沙腾起,厮杀声与兵刃交接之声充斥天地,宣靖勒马南下,一行便是数天。

一个月后。

姜国朝堂之上,气氛紧张,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前线战报,就连稳坐龙椅的皇帝也难免有些焦躁,渐渐听不进去周遭的声音,他紧皱眉心,隐隐头痛。

即便他再信任程尧的领兵之才,但禹峰部落的十万大军个个骁勇善战,河谷城的五万屯兵再加北上增援的三万祁家大军和两万程家大军,也不过刚好十万,究竟谁胜谁负满朝文武支支吾吾也没个说法,只能静静等待结果。

臣子们左右不过是说着劝他安心的一些漂亮话,皇帝耳朵都起茧子了,擡眸环视殿中官员,心中愈发烦躁。

直到扫到了程明煦,见他气定神闲,闭目养神,仿佛根本听不见其他人的声音,这幅模样反而让皇帝安心了一瞬,皇帝轻咳一声示意安静,而后看向程明煦,幽幽开口:“丞相,您对近日战报是何看法。”

程明煦应声行了一礼,朗声回道:“不日便会有捷报传来。”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神色各异,要是别人像这样口出狂言,多半会被皇帝以谄媚之罪赶出朝堂,但这是程明煦,当朝丞相,两朝元老,世家中最有声望之人,而且程氏一族在军中威望甚高,这话的分量确实需要掂量一番。

“丞相如此笃定?”皇帝发问,“这是关乎姜国存亡的大事,丞相是否太小瞧一直虎视眈眈的禹峰人。”

皇帝自然不会惧怕北方的野蛮人,旁人也终于听出了话外之音,皇帝并非不信任程尧领兵,只是战局胶着,群臣之中也有些人蠢蠢欲动为自己的家族谋后路,近日传到皇帝耳边,这让皇帝十分不悦,他问程明煦,其实也是借丞相之口稳定人心。

程明煦明白这个道理,他环视了群臣一圈,将这些各怀鬼胎的人审视了一番,而后朝皇帝深深一拜,答复道:“臣并非偏袒犬子,也不懂领兵之道,只是笃信区区野蛮禹峰人一定会倒下我姜国的铁蹄之下,犬子如每一位姜国勇士一般将守住家国一事看得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势必全力杀敌,况且姜国并非只有犬子一人作战,每位姜国子民都应该坚信最后的赢家一定会是我们姜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