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内忧外患(1 / 2)

加入书签

内忧外患

守秋山秋叶落

程明煦火急火燎赶到碧海殿之际,苏灯面色凝重地迎了出来,他道:“先生,被您说中了,禹峰人召集了大军压境,想必是他们的探子得知姜国内乱,想趁着这个机会卷土重来,虽然去年一战让他们元气大伤,但仍旧不可小觑。边关只有赵意初,怕不能与之抗衡。”

“他可以,只需要顽抗一段时间,等祁家和储家彻底兵败,大军便能北上支援。”程明煦答道,“唯有一个问题。”苏灯心如明镜,他道:“粮草。”“是。”程明煦点头,“守秋能拿出多少?”

“仅够边关大军十天。”

“不够,来不及。”

苏灯也知道来不及,他道:“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利用守秋的江湖声势,去周边的门派筹备粮草。第一批先去,剩下的再补上。”程明煦点头:“这是个办法,现下战事方歇,皇帝拿不出粮草的,只能靠咱们去筹备。”

苏灯明白轻重缓急,而后忧心忡忡道:“我们的人还查到,寒水山庄的人去边关见了禹峰王,想必是姜殊翰见皇帝平叛成功,转而卖国去了。”

“不好。”程明煦忧虑道,“他们现在何处?”“眼线消息,他们并未离开边关去往极北,而是南下了。”苏灯疑惑,“我也觉得蹊跷,他们若是要投奔禹峰应该早离开了边关才对。”

程明煦已然明白,他解释道:“想必他们正是往绛洲而来,投靠也要有投名状才行,禹峰一定也清楚边关粮草紧缺,眼下天下只有守秋能短时间内拿出这么多粮草,姜殊翰在江湖经营多年,他一定一清二楚,此来就是为了拦住粮草支援。”

“原来如此。”苏灯皱眉,“不过区区寒水山庄,也不足为惧,但以防万一,我亲自去押送粮草。”程明煦沉吟片刻,同意了他的提议,“他们的人确实不足为惧,但姜国境内有不少潜藏的禹峰人,就怕他们去也来劫粮草,你要小心。”

苏灯抱拳:“我明白。”

“好,辛苦你了。事不宜迟,你负责整理粮草而后押送,我负责再去其他门派筹备粮草。”两人暂时分别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支援边关,内忧外患之际,江湖门派也是尽显侠义,一听是守秋需要,二话不说便借了粮草给程明煦。

苏灯在山下整理了粮草,正要押送之际,他停住了动作,去碧海殿起笔写了封信,他下笔极快,在程明煦回来之前便将信件封好,程明煦眼见他将信件交给了一名弟子,心里隐约觉得不妙,他大步跨进碧海殿,拦住了那名要去送信的弟子。

“苏灯。”程明煦严肃地看向他,质问道:“你写的什么?”苏灯一顿,眼神有了几分躲闪,他并未回答,只吩咐弟子道:“去送信。”

“苏灯。”程明煦已然猜出内容是什么,便提醒他,“云沉尚在京城,你这样做是在害他。”

“他会理解的,只要赢了这场仗,他全身而退便不会有任何危险。”

“你不要胡闹,你这样做是让皇帝不得不杀他!就算他一时能全身而退,以后也不得不隐姓埋名,日日躲藏朝不保夕。”

苏灯抿紧嘴唇一言不发,他那封信很简单,是一封威胁皇帝的信件,他以守秋之主的名义,告诉皇帝若想要边关的粮草支援,就为苏家洗雪冤屈,承认是皇帝自己戕害无辜之人,且允苏家后人脱离罪籍,宽恕所有的苏氏宗亲和曾经因和苏家沾上关系而获罪的人,彻彻底底为苏家洗清叛国罪名。

皇帝若想要保住姜国,就需要粮草,需要粮草就不得不答应苏灯的要求。

而他和段云沉在皇帝面前撒过谎,这封和苏家扯上关系的信件,便会瞬间让皇帝明白守秋和苏家关系匪浅,守秋之主曾经手刃了苏家余孽的事情江湖无人不知,此番却又再以守秋的名义为苏家翻案,这封信便是对守秋窝藏苏家人,供认不讳的罪证。

柳家已经和皇帝结盟,守秋和柳家的交易,柳家不可能不告诉皇帝,一个江湖组织调走了柳家的兵马,偏偏带兵之人又是刚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守秋之主的段云沉,这本就是不打自招,把身份摆在明面上。

皇帝或许可以容忍段云沉隐藏他的身份,但绝不会允许段云沉试图给苏家翻案,一旦这封信出现在皇帝面前,他势必要抓捕段云沉,一个欺君之罪,一个窝藏罪犯余孽,两条罪名都是死罪。

当时逃过祁山的追查已是万幸,苏灯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写这封信,让皇帝永远也不会想起重查段云沉的事,可他不甘心,苏家上下百余口人都被皇帝所杀,他只要一个清白的名声,一个让夏淮和他自己正大光明以苏姓立于天地之间的机会。

苏灯把心一横,喝令道:“送信!务必送到皇帝手上!”弟子只听守秋之主的话,眼下戴着面具的是苏灯,他便听苏灯的命令离开了。“苏灯!”程明煦走上前去,一把握住他的胳膊,劝道:“现在不是翻案的机会,可以徐徐图之!你这样太冒进了,若是云沉有什么闪失,你这辈子都会后悔的。”

“徐徐图之!都多少年了!现在不是好机会我知道,但这是唯一的机会!不威胁他,他怎么可能主动承认错误。”苏灯一拳砸在桌案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对不起云沉,可是我没办法,你放心,战事一结束,等他回守秋山,我豁出这条命也会护他周全。”

程明煦叹气:“皇帝本就忌惮守秋,你这样更是替他找了由头朝守秋发难,这不是护不护他周全的事,你这样是让云沉替你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你这是背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