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6、87章(1 / 2)
第85、86、87章
沈清然带着桃笙, 回到了桃源村。
刚一进村子,就看到了一个有些面熟的老头子,坐在村口的泥地上哭天抢地。
沈清然仔细瞧了瞧,才发现这个老头子不是别人的, 正是大鱼和小花曾经租住过他的房子, 却被他污蔑为手脚不干净的郑老头。
当初, 郑老头被远房侄子所蛊惑, 非要卖地卖房,带着银子去远房侄子的家里享清福。
老村长还劝过他, 田地和房产是他们庄户人家的根本, 不能轻易售卖。
更别说,人心隔肚皮。
这年头, 亲生的儿女都不一定能靠得住,遑论一个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房侄子。
郑老头不听,远房堂侄各种花言巧语,一通忽悠,他就被哄得找不着北了, 毫不犹豫地卖了自己名下的田地和房产, 跟着远房堂侄一起离开了桃源村。
走的那天, 郑老头还很高兴,逢人就说,他有人养老送终了,要跟着侄子去享清福了。
看着郑老头这么高兴, 村民们也不好说什么扫兴的话, 只希望郑老头的远房堂侄真的靠谱, 像他承诺过的一样,让郑老头安享晚年。
只有人老成精的老村长一眼就看出了郑老头是在自寻死路, 还对儿孙们说。
“这个郑老头,真是越老越糊涂了,田地和房产哪里是能随便售卖的?等着瞧吧,要不了多久,最多三年五载,郑老头就会灰溜溜地回到桃源村。”
他那个远房堂侄真要是有郑老头说的那么孝顺,就不会怂恿郑老头卖掉田地和房产了。
有田地在,即便郑老头已经老得不能动了,也能把田地租给他人耕种,换来一些粮食果腹,不至于挨饿。
至于房产,那更是郑老头在桃源村的容身之所,要是卖掉了,郑老头就无处可去了,即便以后他那个远房堂侄对他不好,他也只能忍气吞声。
老村长眼明心亮,早就猜到了郑老头这么相信他那个远房堂侄,恐怕落不到什么好下场,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人心竟然能丑陋到这种程度。
根本没有三年五载,甚至,都没有超过一年,郑老头就一个人灰头土脸地回到了桃源村。
离开桃源村时,郑老头穿着一身干净体面的衣服,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但回到桃源村的郑老头,衣衫又脏又破,整个人就像是被抽干了精气神一样,脸颊凹陷,瘦骨嶙峋。
毕竟是相识好几十年的乡里乡亲,看到饿得都快没个人形的郑老头,村民们又是震惊又是不忍,赶紧给郑老头端来了餐食。
一碗还算浓稠的米粥。
不是什么珍馐美味,但已经饿了许久的郑老头还是捧着碗,不顾烫,吃得狼吞虎咽。
吃着吃着,郑老头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
村民们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郑老头一边捶胸顿足,一边简单讲述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郑老头那个远房堂侄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人,而是一个从小游手好闲,之后又染上了毒瘾,欠下了一屁股赌债的流氓混子。
因为欠了赌债还不上,三天两头就被追债人毒打,这人才将坏主意打到了郑老头的身上。
知道郑老头是孤寡老人,一个人生活,就花言巧语哄骗郑老头,说自己愿意给郑老头当儿子,给他养老送终。
郑老头不知道是一个人生活太久,心思太单纯,不知道人心险恶,被人稍微哄一哄就上当受骗了;还是被远房堂侄许诺的美好未来给迷了心窍,竟然真的听信了远房堂侄的鬼话,傻乎乎地卖了田地和房产。
本以为,离开桃源村,去了远房堂侄的家里,就能享福,谁知道却是一脚踏进了一个无底的深渊。
到了远房堂侄家里,对方不再伪装,直接撕下了自己的假面具,凶相毕露。
不仅逼郑老头交出身上所有的钱财来,还将郑老头赶到了鸡窝里去住。
郑老头不愿意,之前还对他各种嘘寒问暖的远房堂侄,二话不说,就开始对他各种辱骂,甚至是拳打脚踢。
一个年老体衰的老头子,怎么争得过一个身强体壮的青壮年。
很快,郑老头就被远房堂侄抢走了身上的所有钱财,包括郑老头卖掉田地和房产,给自己留下的棺材本。
郑老头悔不当初,但是,后悔也晚了,这世上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知道郑老头身上再也榨不出油水后,远房堂侄对郑老头的态度更是一落千丈,动不动就打骂不说,赌输了,心情不好,也会拿郑老头出气。
郑老头在桃源村的生活,虽然孤独了一些,但至少吃得饱穿得暖,还有自己的房子,可以遮风挡雨,不像现在,每天都挨饿受冻不说,三天两头还要挨打。
后来,远房堂侄又赌上头了,不仅住的房子被拿去偿还赌债,自己还被打断了一条腿,只能沿街乞讨,也不知道是流浪到了外地,还是冻死在了哪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房子被债主收走后,郑老头也被赶了出来,又没地方可去,只能一边乞讨,一边试着看能不能回到桃源村。
也是郑老头命大,这么冷的天,他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身体又不好,每天还吃不饱穿不暖,竟然能靠着沿街乞讨,硬生生地走回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桃源村。
或许真是靠着“想要回到桃源村”这个信念在撑着,回到桃源村后,郑老头心里一直吊着的那口气就散了。
哭着和村民们讲述完自己的遭遇后,没多久,郑老头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临死前,郑老头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藏在桃源村附近。
落叶归根。
郑老头在桃源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死前,更是拼了命也想要回到桃源村。
这样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
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老村长出面,帮郑老头操办了丧事。
郑老头下葬的时候,大鱼和小花都没有出面。
虽说人死债消,但是郑老头曾经污蔑过他们兄弟俩的事,俩个小家伙这辈子都不可能会忘记。
“沈小叔,你会不会觉得我们兄弟俩太绝情啊?”
大鱼和小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除了他们兄弟俩最尊敬,也最崇拜的沈小叔。
“当然不会,圣人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能做到这一点的,才能被称之为端方君子。”
沈清然也不希望大鱼和小花当滥好人,这世道,纯粹的好人不仅要吃亏,还有可能活不长。
“沈小叔不怪我们兄弟就好。”小花承认,他就是小肚鸡肠。“虽说人死为大,郑老爷子已经死了,死前也遭了报应,我不应该说他的坏话,但我就是忘不了他污蔑我们兄弟俩手脚不干净时的丑陋嘴脸,而且他还怂恿老村长,打断我哥的手脚,将他赶出桃源村。”
就冲着这事,小花这辈子都不可能原谅郑老头。
“不用管别人说什么。”
沈清然一边开解小花,一边伸出手,揉了揉小花的脑袋。
小花露出了一个腼腆的笑容,脸红红的,似是有些不好意思。
沈清然回了桃源村,大家都很高兴。
看到因为他平安归来而松了一口气的陶夕,沈清然犹豫良久,还是选择在刚回桃源村的当天晚上,一个人去了陶夕家里,支开狗蛋和二狗俩兄弟,告诉了陶夕“赵家大哥已经战死沙场”的消息。
陶夕愣了好半天,最后,才露出了一个比哭还要难看的笑来。
沈清然以为陶夕会哭,没想到,陶夕远比沈清然以为的还要更坚强。
“其实,我早就已经猜到了。”
陶夕和赵家大哥的感情很好,对赵家大哥也很了解,这是一个不善言辞,但却踏实肯干的老实男人,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往家里递信,不让家里人担心,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音讯全无,只有一个可能。
一个让他们父子三人难以接受的,最坏的可能。
“陶夕哥,我……”
直到现在,沈清然都不能确定,自己把这么残酷的真相告诉陶夕,是不是做错了。
或许,让陶夕他们父子三人,抱着渺茫的希望,自欺欺人地生活下去,似乎也不错。
陶夕一眼就看出了沈清然的纠结,笑着安慰他道:“清然,你不用自责,我很高兴你没有隐瞒我,如此,我也能死心,不用再自欺欺人地骗自己。”
如果是以前的陶夕,得知这个噩耗后,估计还没办法接受。
但是现在的陶夕,有了自己的事业,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相比已经离开的人,还活着的人明显更加重要。
如果赵家大哥泉下有知,肯定也会更希望陶夕早点振作起来,好好抚养狗蛋和二狗,将他们兄弟养育成人。
“等我去找算命先生算一个好日子,再带狗蛋和二狗,给他们父亲立一个衣冠冢……让他可以魂归故乡,不至于在外漂泊,当一个没有香火祭祀的孤魂野鬼。”
说到香火祭祀,陶夕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之前真的是太过自私了。
因为不敢面对失去夫君的现实,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赵家大哥战死沙场后,可能会成为孤魂野鬼的可能,真是太不应该了。
一想到赵家大哥当了这么多年魂魄无依的孤魂野鬼,陶夕就心疼不已。
沈清然不放心地回了家。
这个晚上,陶夕一整晚都没有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陶夕就带着狗蛋和二狗离开了桃源村,准备去找算命先生算个好日子,给赵家大哥立衣冠冢。
二狗年纪小,对死亡还懵懵懂懂,只隐约知道,他那个从军入伍的父亲,再也回不来了。
狗蛋年纪更大,知道父亲战死沙场后,眼眶瞬间就红了,眼泪根本止不住,但又怕自己一哭,惹得小爹更伤心,狗蛋只能背着小爹和二狗,自己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地哭。
直到陶夕带着他们兄弟俩出门,狗蛋的眼眶都还红红的。
选好了日子,陶夕带着狗蛋和二狗,给赵家大哥立了一个衣冠冢。
后娘葛春花得知这事后,第一个跳脚,还跑去找陶夕他们父子三人闹,非要说赵家大哥是横死的,连个尸身都没有留下,怨气太重,不能葬进祖地里,不然,会坏了祖地的风水,对其他儿孙不好。
也不知道葛春花是听信了谁的话,认定赵家大哥葬在桃源村,就会妨碍到她的几个儿女。
这几个儿女,可是葛春花后半辈子的依靠。
葛春花还指望着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的女儿嫁个大户人家,从小就聪明伶俐的儿子考中状元,以后当大官,带着他们夫妻俩享清福。
赵大的衣冠冢葬进了祖地,万一妨碍到她的几个儿女,到时候,女儿嫁不了大户人家,儿子考不中状元,也当不了大官怎么办?
不行!
说什么她也不会同意赵大的衣冠冢葬进祖地。
陶夕好话说尽,葛春花还是不肯同意,各种撒泼打滚,最后,愣是把陶夕给气哭了。
得知这事,沈清然怒从心头起,让桃笙去叫上村长,自己则亲自出马,给陶夕他们父子三人撑腰。
看到沈清然出现,葛春花的嚣张气焰瞬间就弱了三分。
同样都是自己名义上的儿夫郎,面对陶夕的时候,葛春花还敢撒泼打滚,无理也要搅三分,但是在沈清然的面前,她就不敢这么嚣张。
虽然,沈清然和葛春花都住在同一个村子里,但是平时,俩人接触得并不多,沈清然性格懒散,不太掺和村子里的事,葛春花也因为畏惧沈清然,从不主动往沈清然的跟前凑。
严格说来,也还是沈清然和葛春花第一次打交道。
“陶夕哥,赶紧让大哥入土为安吧,再磨磨蹭蹭下去,误了时辰,就不吉利了。”
“不行!”葛春花跳了起来,挡在陶夕身前,继续撒泼。“赵大是横死的,连尸身都没有找到,怨气太重,不能葬进祖地里,会坏了祖地的风水!”
“胡说八道!”
沈清然偷偷向狗蛋和二狗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们赶紧拉开葛春花,自己则站在原地,据理力争。
“大哥为了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称一句英雄也不为过,你凭什么说大哥怨气太重,不准他葬进祖地里?”
葛春花争辩不过沈清然,又拿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胡搅蛮缠。
“反正我说不许就不许!”
葛春花的语气缓和了几分,但态度,还是很坚决。
“沈小公子,你年纪轻,不懂这里面的门道,我不怪你,等你活到我这个年纪,见得多了,有了自己的儿女,自然能体谅我的良苦用心。”
沈清然体谅不了。
葛春花这么说,真不是在往她自己的脸上贴金吗?
估计也是怕惹怒了沈清然,招来村民们的怨怼,葛春花眼珠子一转,提出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
“沈小公子,要给赵大那小子立衣冠冢,也不一定非要在祖地里,反正你也不差钱,在这附近买块地,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
“不行。”
这下子,反对的是陶夕。
沈清然有钱,那也是沈清然的事,凭什么要让沈清然出钱买地。
沈清然直接被葛春花的厚颜无耻给气笑了,葛春花这是拿他当人傻钱多的冤大头了吧。
“葛大娘。”
沈清然的一声“葛大娘”,直接把葛春花的脸都给叫绿了。
不怪葛春花觉得丢脸,她好歹也是赵毅的后娘,沈清然是赵毅的夫郎,按理,也应该叫她一声“娘”,但沈清然却连着姓,称呼她为“葛大娘”,这是摆明了不打算认她这门亲戚。
不过,沈清然这么叫也没错。
赵毅和他的亲爹、后娘,可是正儿八经地断过亲的。
为此,赵毅的亲爹还给了赵毅三两银子的买命钱。
想到这,沈清然忍不住有些心疼赵毅,桃笙的父亲在卖掉他之前,都会努力帮他找一条活路,赵毅的亲爹和后娘,却是处心积虑地算计赵毅,想要送赵毅去死。
还好赵毅争气。
从军入伍后,硬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事,很快就出人头地了。
不知道,赵毅的亲爹和后娘,知道这事后,会不会后悔当初对赵毅太过绝情。
这些势利小人,如果早知道赵毅会有飞黄腾达的这一天,肯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和赵毅搞好关系。
“你或许还不知道,赵毅从军入伍后,很快就得到了肃王殿下的重用,如今,已经凭借着之前积攒的军功,升任先锋将军了。”
先锋将军是几品官,领多少俸禄,葛春花都不知道,但她知道“将军”这两个字的分量,震惊的同时,又感觉难以置信。
“不可能!”
赵二那小子怎么可能当上将军?
不该是和他那个短命鬼大哥一样,被征兵后,没多久就战死沙场吗?
葛春花嫉妒得脸上的表情都扭曲了。
沈清然承认,他就是故意的,故意说这些话来刺激葛春花。
“是真的。”老村长出声,佐证了沈清然话语的真实性。“赵二这小子,真没给咱们桃源村丢脸。”
肃王领兵三十万,坐镇幽州,将蛮族大军的五十万士兵阻拦在了幽州城外。
而肃王麾下的又一员猛将,赵毅赵将军,不仅斩杀了蛮族大将军弼陀里的儿子,还和同僚一起,将弼陀里的另一个儿子生擒,从此一战成名。
无知村妇,可能不知道这些事,一直偷偷关注着幽州局势的老村长不可能不知道。
得知赵毅出人头地,看着赵毅长大的老村长,比赵毅的亲爹都还要高兴。
在此之前,老村长做梦都不敢想,他们桃源村,竟然能出一位战功彪炳的将军。
“葛春花,你不要胡闹!给赵大立一个衣冠冢,让他葬进祖地里,是我这个村长,还有村里的族老们都一致同意的。若是你有异议,不如把你那几个儿女的名字都迁出族谱,这样,也就不用担心赵大的怨气太重,坏了祖地的风水,从而妨害到你的几个儿女了。”
赵大是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死了也英魂不朽,哪儿来的什么怨气,就算有,也是英雄气,是浩然正气。
更别说,赵二现在又当上了将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