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6、87章(2 / 2)
赵大和赵二的感情一向很好,若是不让赵大葬进祖地,等到赵二衣锦还乡,百年之后,估计也不会愿意葬进祖地,那列祖列宗们,岂不是白白错失了一个能光宗耀祖的后代子孙?
老村长毫不怀疑,把葛春花的几个儿女,和赵大赵二俩兄弟摆在一起,列祖列宗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赵大赵二俩兄弟。
葛春花敢怒不敢言。
把她的几个儿女迁出族谱,这么大的事,她可不敢擅自做决定。
更别说,赵毅竟然当上了将军,眼瞅着就要飞黄腾达了,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几个儿女,葛春花也不敢继续往死里得罪赵毅和沈清然。
葛春花的脸皮很厚,得知赵毅发达了,就偷偷把主意打到了赵毅的身上。
虽然赵毅和亲爹后娘断绝了关系,但和葛春花生的几个儿女,也就是赵毅的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们,可没有断绝关系,赵毅发达了,不孝顺亲爹后娘就算了,还能不拉拔拉拔几个弟弟妹妹。
葛春花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还不动声色地偷偷打量了沈清然几眼。
这么瘦。
腰太细了。
屁股也不够大。
一看就知道不好生育。
赵毅那小子看着就是个痴情专一的,认定了这个夫郎,估计也不会休妻另娶,更不会多纳几房美妾,就为了多生几个孩子。
没有孩子,赵毅拼死挣下的爵位和家产能传给谁?
还不是得过继兄弟的孩子。
葛春花越想越美,都顾不得和陶夕胡搅蛮缠,阻拦赵家大哥葬入祖地了。
就这样,有了沈清然撑腰和老村长做主,赵家大哥有惊无险地葬入了祖地里,和赵家的先祖们一起长眠于地下,虽然只是一个衣冠冢,但对陶夕他们父子三人来说,也算是多了一个安慰。
“狗蛋,二狗,去,给你们父亲磕个头,让他的在天之灵,保佑你们兄弟俩,无灾无病,平安顺遂……”
仔细听就能发现,陶夕的声音有些哽咽,只是强忍着没有哭出来。
沈清然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去后,沈清然提笔给赵毅写信,简单描述了今天发生的事。末了,还不忘警告赵毅,好好保重,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别指望自己为他守寡。
沈清然本来还写了一长串的话,想要刺激赵毅,让赵毅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包括自己有钱,可以多养几个长得好看,嘴巴又甜,特别会哄他开心的小情人,看腻了就换……
但是最后,沈清然还是把这些话涂黑了。
没必要故意写这些赌气的话,赵毅见了,不仅会生气,还会干着急。
这封信,最后通过陆文竹之手,交给了赵毅。
这段时间的陆文竹,可谓是春风得意。
肃王殿下是出了名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虽然通过肃王殿下的考验让陆文竹很是废了一番功夫,但是之后,陆文竹就算是成功搭上了肃王殿下的这条大船。
现在,陆文竹已经成为了肃王殿下身边的大红人。
很多机密的事情,肃王都会交给陆文竹去做。
陆文竹也没有辜负肃王的信任,每次都能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
因为去幽州的次数多了,陆文竹也能经常见到赵毅,每次,赵毅都会拉着陆文竹,询问好半天沈清然的事。
沈清然也会托陆文竹,帮他给赵毅带东西。
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
赵毅若是得了什么赏赐,也会想着沈清然,托陆文竹给他带回去。
陆文竹这个最近风光无限的大商人,硬生生被沈清然和赵毅当成了信使,还不敢有怨言。
当然了,陆文竹带的最多的,还是信。
这天,再次从陆文竹手里接过沈清然写给自己的信,赵毅没有急着看信,而是照例向陆文竹询问起沈清然的情况。
“赵将军就放心吧,你的夫郎每天能吃能喝能睡,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潇洒了。”
反倒是自己,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整个一劳碌命。
怎么就没人来关心关心他呢?
真是想想都要忍不住为自己掬一把辛酸泪。
“入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了,好多地方一连好几个月,都没有下过一滴雨,殿下也说,今天很有可能是一个大旱之年,就是不知道,我们桃源村的旱情严不严重。”
开春那一战之后,赵毅他们首战告捷,赢得很漂亮。
蛮族大将军弼陀里不信邪,收拢了残兵败将,陆陆续续对幽州发动了好几次进攻,但每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损兵折将不说,士气还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眼看着五十万大军被消耗了一半,只剩下了二十余万,弼陀里不得不承认,幽州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
不敢再轻举妄动的弼陀里,直接和肃王的军队,在幽州城外僵持住了。
攻城,攻不下。
退兵,无功而返,弼陀里又丢不起这么大的脸。
经过心腹们的劝说,弼陀里表面上同意退兵,实际上,却是想来一个借刀杀人,等除掉肃王后,再南下攻打幽州。
为此,弼陀里不仅同意了退兵,还许诺了不少好处,只是他也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换回被肃王俘虏的,仅剩的一个儿子。
就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些好处,一个都没有落到肃王的手上,全都被朝中的大臣们瓜分了。
肃王心里很清楚,这些朝中大臣的背后,站着的就是他那几个兄弟。
鼠目寸光,利令智昏。
说的就是这些人。
若是重生前的肃王,辛辛苦苦打仗,最后好处却全都被兄弟们抢夺了,自己费力不讨好,还落得当今天子的埋怨,肃王肯定会不高兴。
但是现在,看到几个兄弟暗中扯后腿,肃王不仅不生气,还很高兴这几个兄弟都是一群酒囊饭袋,不足为惧。
弼陀里的儿子,肃王本来是打算用来交换之前被蛮族占领的云州一地,但是朝中的几位大臣不知道是暗中收了弼陀里的好处,还是受了哪位皇子的指使,存心不想让肃王好过,逮着机会就向当今天子进言,力主议和。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弼陀里虽然首战败了,但他麾下还有三十万大军,实力不容小觑。正所谓,围师必阙,穷寇勿迫。与其将弼陀里斩尽杀绝,逼得他和我们鱼死网破,还不如得饶人处且饶人,从此化干戈为玉帛,既能让幽州的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又能彰显陛下的宽容大度,岂不美哉?”
这话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就知道,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
偏偏当今天子性格怯弱,耳根子又软,还真信了这番鬼话,不仅同意了议和,还给肃王发去了圣旨,让他将弼陀里的儿子主动送还。
肃王接到圣旨后,直接来了一招阳奉阴违,圣旨领了,旨意,暂且先放着。
议和?
什么议和?
不是正议着吗?
事关重大,任何一个条款,都必须字斟句酌,细细推敲,可不能着急。
弼陀里怎么可能不急,因为担心儿子的安危,隔三差五就得派一位特使来询问肃王什么时候放人。
金银珠宝送了不少。
肃王照收不误,但就是死活不肯放人。
弼陀里被气了个半死,但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继续给收了他好处的朝中大臣们递信,让他们在当今天子的面前告肃王的状,最好,能治肃王一个抗旨不遵之罪。
肃王并不怕当今天子治他的罪。
幽州离京城这么远,就算要传旨,也得花上不少时间。
其实,首战告捷的肃王,完全可以趁胜追击,重创弼陀里的残兵败将,打得他们丢盔弃甲,再也不敢生出挥师南下的念头。
之所以没这么做,也是防着自己在前线打仗,有人在后面给自己使绊子。
到时候,腹背受敌,处理起来才麻烦。
眼下这种和蛮族大军“斗而不破”的局面,才是对肃王最有利的。
因为朝廷有意和蛮族议和,肃王不好再妄动兵戈,赵毅他们也就闲了下来。
赵毅也知道,陆文竹投靠了肃王,如今也在帮肃王办事,但他从来没有问过陆文竹,到底在帮肃王殿下做什么事?
陆文竹也没有主动和赵毅说过。
每次见面,赵毅只会询问询问沈清然的情况,陆文竹也只会和赵毅聊沈清然的事,对于自己最近正在做什么,绝口不提。
听到赵毅担心桃源村旱情严重,陆文竹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天下大旱,桃源村又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好在殿下有先见之明,早早就提醒了陆文竹,让他想尽各种办法,多囤积一些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如今,这些被陆文竹暗中囤积起来的粮草,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白沙河也断流了吗?”
赵毅在桃源村生活了十几二十年,还从来没有见过白沙河干涸,若是白沙河真的干涸了,只能证明今年的旱情,会比很多人所以为的,还要更严重。
“怎么说呢,我离开的时候,白沙河还没有完全断流,但是白沙河的水量,明显比之前少了许多,就连你们桃源村的老村长都说,他活了几十年了,在他的记忆里,都从来没有见过白沙河的水量这么稀少。”
赵毅闻言,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缺粮,他还能想办法往桃源村送一些吃的,但缺水,这就不好办了,总不能大老远地往桃源村运水吧。
且不说运水比来就比运粮更麻烦,沈清然那么爱干净,辛辛苦苦送的那点水,估计都不够他一个人使用。
“不过赵将军也不用担心,我问过清然,他说你从军入伍之前,不惜花大价钱请人,给他在宅子的后院里开了一口井,井水清冽甘甜,水量也充足,就算是白沙河干涸了,他也不会缺水。”
事实是,沈清然自己就是水系异能者,只要异能还在,凭空生水不是难事,他就是缺什么也不会缺水。
“希望如此吧。”
赵毅和陆文竹都不知道沈清然还藏着不为人知的底牌,听到沈清然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不会缺水,也难免为他感到担忧。
而此时,被赵毅记挂的沈清然,正在招待愁眉苦脸的陶夕。
“怎么办啊?清然,白沙河竟然断流了!”
得到消息,老村长连饭都没吃就急匆匆地跑去河边查看情况了,此时,估计正和其他几个村子的村长们商量该怎么办呢。
“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白沙河断流,这是第一次。”
一想到村长惊慌失措的表情,陶夕就忍不住心慌。
今年的旱情,到底会有多严重啊!
把村长都吓成了这副模样。
陶夕慌得六神无主,第一反应,就是来找沈清然,询问该怎么办。
“别急。”
沈清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桃源村人,不知道白沙河断流这事,对老村长和陶夕他们来说,有多可怕,也就不能理解,老村长和陶夕他们此时的慌乱。
想了想,沈清然也只能干巴巴地安慰陶夕道:“赵毅去从军入伍之前,请人在这间宅子的后院挖了一口井,你们要是缺水用,就来我这里打水。”
井水当然不是无穷无尽的。
白沙河断流了,沈清然宅子里的井水也不可能不受影响。
但谁让沈清然是水系异能者呢,井里缺水了,他也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补上。
沈清然的镇定,多多少少安抚了陶夕。
在沈清然的强烈要求下,陶夕他们父子三人也搬到了沈清然的大宅子里住。
沈清然每天吃吃喝喝,继续过他的小日子,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旱灾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直到某一天,老村长在小孙子的搀扶下,一脸凝重地登门。
不过一段时间没见,老村长就好像老了十几岁,整个人都憔悴得不行。
沈清然吓了一跳。
“沈小公子,恕我冒昧,我就开门见山,直接问了,你后院里的那口井,还有水?”
沈清然点了点头。
老村长闻言,像是松了口气,又像是有些为难。
沈清然猜到老村长是想来打水,就主动说道:“老村长是想要打水吗?进来吧,不用客气,都是乡里乡亲,我和赵毅,之前还受了您不少照顾……”
不等沈清然把话说完,老村长就长长地叹了口气,诉苦道:“沈小公子,我知道你和赵毅都是好孩子,不过,我今天来找你,不单单是为了我们一家,而是为了桃源村的所有村民。”
说到这,老村长还有些不好意思。
井在沈清然的家里,就是沈清然个人所有,他却厚颜无耻地提出要求,希望沈清然能同意他们整个村子的人都来这里打水,怎么看都有些过分。
沈清然闻言,微微一笑,很爽快地同意了。
“行啊,村民们想要来打水,直接来就是。”
旱情这么严重,必须要互相帮助,才能共度难关。
不过是让村民们来他这里打水,对沈清然来说,不废什么事,还能换来村民们的感激,何乐而不为呢。
老村长很感激沈清然,主动提出,让前来打水的村民们,付钱给沈清然。
沈清然哭笑不得,他又不缺钱,没必要发这种国难财。
老村长却说,他去打听过,县城里售卖井水的商家,都是一文钱一桶水,沈清然按照这个标准收钱,他们所有村民都不会有意见。
沈清然还是没同意,坚持道:“村民们想要来我这里打水,没问题,至于什么售卖井水来赚钱,老村长还是不要再提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钱如果我挣了,我会良心不安。”
老村长见沈清然坚持,又是感动,又是钦佩。
“沈小公子高义。”老村长站起身,向沈清然躬身行了一礼,一脸认真地说道:“老头子我,代替桃源村的所有村民,谢过沈小公子。”
“老村长不必如此。”
不等老村长行完礼,沈清然就快步上前,一把扶住了老村长。
会同意让村民们免费来自己这里打水,并不是沈清然圣父心爆发,他在桃源村住了这么久,很清楚桃源村的绝大多数村民,本性都不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沈清然也很乐意帮他们一把,带着他们一起度过难关。
况且,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外面缺水缺得这么严重,沈清然守着一口不缺水的井,却眼睁睁看着村民们渴死,怎么看都有些太过了。
与其等到招致村民们的怨怼,还不如早早地就做一个顺水人情,换取村民们的好感。
这样,村民们既会感激沈清然,还会帮着沈清然守好这口井。
沈清然才能真的高枕无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