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淮东水灾(1 / 2)
夏狩的事情尘埃落定,德妃得了准信后,便直接将名单定了下来,这让许多当时不敢说出口的嫔妃后悔不已。
如果她们当时也跟着提出了自己也想去夏狩,是不是就有机会随圣驾出行了?
虽然明知这是个侥幸的想法,但她们却控制不住内心在想这个事情。
李昭容知道自己在名单上上,就在庆幸自己的礼没白送。
但那盒东珠送出去后,她就没什么可以动用的财物了,就连银子也只有几百两而已了。
家书已经送回去了,她现在就等着父亲送银子进来了。
等啊等啊,四月就来了。
但一同来的还有连绵不断的大雨,四月中旬,淮东水灾,淮河决堤,大水冲刷向处于淮河下游的淮东,万顷良田内的庄稼全部毁于一旦。
甚至还冲塌了房屋,有不少的百姓死在了这场灾难当中。
淮东一时之间,哀鸿遍野。
商人逐利,哄抬粮价,淮东百姓苦不堪言,引起了很大的民愤,当地有不少的百姓暴动,出了不少的人命。
淮东知府见事情闹大后,隐瞒不住了,便上告朝廷。
齐璟当即就派遣魏季前去淮东赈灾,而淮东知府暂时被扣押了下来。
魏季到达淮东后,打开粮仓一看,里面竟然空空如也,一粒粮都没有!
再一查账,发现淮东这几年里,百姓上交的赋税,全被淮东知府贪污掉了。
百姓上交赋税多以粮食充当,赋税的七成会运送至京城,剩下的三成将会入当地的粮仓,以防当地发生天灾,用以赈灾。
可现在这批粮食却不翼而飞了。
两天后,淮东知府在大牢中畏罪自杀,这批粮食是彻底找不回来了。
但现在最要紧的是赈灾,所以魏季上书朝廷,让京城这边尽快运送粮食至淮东。
齐璟知晓此事后,当即大怒,可还是第一时间下旨,钦点了他自己信得过的大臣择日押送粮食去淮东。
但淮东如今缺的并不仅仅是粮食,还有银子,防止疫病,重建房屋,安抚灾民……样样都是要花银子的。
御书房中,齐璟又将大宣的几个要臣聚集了起来一起讨论筹集灾银的事情。
“筹集灾银的事情,各位爱卿可有什么看法?”
“回禀陛下,老臣以为灾银可以由国库先出,而后在加重商税,商税补进国库当中,那国库就不会任何损失了。”老李大人提议道。
大宣收税的日子是六月中旬,如今已经四月中旬了,也就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臣以为此法不妥!”
赵丞相持不同的意见。
“臣认为,还是按老方法,自愿捐献为上。”
“大宣内的大商人多是世家和朝臣家族的人,而小商人若是背负如此重的商税,怕是会使不少人放弃从商。”
如果要加重商税,那就不可能是仅仅针对淮东而已,而是整个大宣,那只会引发大宣商人的怨气。
平头老百姓是大宣的子民,那商人就不是了吗?
朝廷不能厚此薄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