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章 大义灭亲(四十七)(1 / 2)

加入书签

“我真是讨厌你这种说话的语气,到这高高在上的毫不在意,我知道,在你眼中,我就像一个跳梁小丑一样,你看不起我,蔑视我,甚至对我还有一些怜悯,这些全部令我恨之入骨。”

皇后声嘶力竭地喊道,她的发丝被风吹得飞舞不断,明明是一身富典雅的吉服,可在她身上,像极了从地狱中爬出来的罗刹。

皇上平静地看着她:“所以,现在,你是承认了你的所作所为了吗?”

皇后讽刺地看着他:“我承认如何,不承认又如何,你从来都怀疑我,猜忌我,现在又假惺惺地多费口舌干什么?”

皇上闭上眼睛,遮挡住眼中瞬间掠过的情愫,再睁开眼,浑身带着凌冽的寒气。

“你既然不愿意解释,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弓箭手,准备!”他一声令下,士兵立刻拉开长弓,紧绷着弓箭,蓄势待发。

两人剑拔弩张中,没有发现,河岸边隐匿着一只小船。

顾疏和程执刚靠近陶然亭,就知道皇后打的什么算盘,今日本是凉风习习,可是轻纱却一动不动,这就意味着一件事情,轻纱背后有人!

帷幕背后,隐匿着成百上千的士兵,黑沉沉的一片,程执和顾疏彼此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心中的规划。

二人本就是为了探查皇后的阴谋到底是什么,如今亲眼见到了,更是心知肚明,所以已经暗自筹划出了计划。

陶然亭上官员家眷众多,而且士兵埋伏得很深,亭上帷纱很多,因而士兵的数量不在少数,再者,这本身就是皇后设计的瓮中捉鳖的套儿,安排的士兵必然是要做到万无一失。

程执和顾疏两个人虽然武艺高强,可是双拳敌不过四腿,家眷众多,隐匿的叛兵也多,一个不小心,就会有人命丧黄泉。

所以如果要保全他们,只有一个招数,擒贼先擒王。

所以二人立刻调转船头,想要回到岸边,可是看见岸边围得密不透风,有层层重兵把守,想来必定是出了变故,只是不知是敌是友,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二人隐匿踪迹,将船划到另一处草木茂盛的地方,以此为遮掩,静观其变。

可没想到,看见的场景竟然是皇上皇后对峙的场面,岸上的其他官员都已经不见了影子,四周只有密密麻麻的带刀士兵和皇帝一人。只不过士兵都退到外围,想必帝后之间,可能有些隐秘的事情。

程执和顾疏心有灵犀地静观其变,毕竟,他们也很好奇皇后为什么要这样做,甚至已经到了谋逆的地步。

岸上,数百位弓箭手围成了一个圈,皇后就站在那个圈内,她孤身一人,四周皆是埋伏,她无路可退。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她并没有慌张,反而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冷笑。

“你尽管可以放箭杀我,可千万不要后悔,只要我一死,陶然亭上埋伏的将士,将会把朝廷上所有官员的妻子儿女屠杀殆尽,到时候,官员寒心,慢慢地,你就会尽失人心,甚至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一个滥杀无辜的暴君,你敢赌吗?”

皇上有些恼羞成怒,他危险地看着皇后,大声命令道:“所有人,听令!把弓箭全部放下!”

他冷哼一声:“就算朕现在不杀你,可今日你也没有办法逃之夭夭了,宫墙内外,全部都是朕提前布好的兵力,你敢拿朝堂官员家眷的性命做要挟,还真是胆大包天,要么今天你举全部兵力拼个鱼死网破,不过胜算不大,要么各退一步,缴械投降,关进天牢。朕还真是错看了你的聪明,一旦你以官员家眷做要挟,恐怕朝廷上上下下,无一人为你求情,李如萱,你可真是自掘坟墓。”

皇后对他的话嗤之以鼻:“难道你能想到的东西,我想不到吗?我用不上这些官员求情,就他们的胆子,连屁都不肯放一个。你刚刚说了两条路,不过可惜的是我哪一条路也不会选,我要选我给自己留的第三条路!”

“你是想说京城外树林隐匿的兵马吗?”皇帝胜券在握地说,“我已经派人借着剿匪的名头绞杀了,你放心,朕绝对不会留活口的,念在你父亲的从龙之功,我会给你留下一个好名声,不让你被后世辱骂。”

皇后有些怔愣,她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望向皇帝的眼神也愈加疯狂病态。

她全身的血液像是浸在冰冷刺骨的深海中,瞬间凝滞,细如葱白的手指瞬间用力成了青白色。

“你怎么会知道?!内奸?一定是内奸!是不是你派人潜伏在我身边,我竟然没有发现,我竟然没有发现!”

她像飓风中摇坠的蒲苇,浑身已经没有了力气,颤颤巍巍地指着皇帝,不可思议地质问道。

皇帝眼中不漏痕迹地划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避开了她逼问的眼光,只淡淡道:“我从来没有在你身边安插奸细,是……”

他犹豫了一瞬,还是说出了口:“是你父亲说的。李忠昨夜秘密上疏,在折子里面事无巨细地揭发你的罪行,还将你前几日写给他的密信交予朕,城外密林中埋伏的兵士,也是他告诉朕的,他对朕说,他为人臣子,不愿因为父女之情辜负隥朝,所以要和你恩断义绝,今后,你的生死与他无关,并且甘愿辞掉官位,摒弃一切荣华富贵,归隐田园。”

他的解释如晴天霹雳一般,瞬时间击破了李如萱的心防,如果说刚刚对她来说,只不过是毛毛细雨,那这个消息就无异于狂风暴雨。

谁能忍受亲人的背叛?

程执感到有些奇怪,这个李忠,真的会如此忠心吗?

如果她没有记错,容川曾经告诉过她,这个李忠,可是一个狠人物。

是他将殷倾倾献给灵帝造成前朝大乱,又是他陷害忠良,诬陷萧将军造反,自己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顺势踩着萧将军的血肉成功上位,有如此心计的一个人,怎么会幡然醒悟,大义灭亲地举报皇后的谋逆呢?

可是皇后又曾经算计过他的兵权,要说他的举报有自己的私心,想要报复皇后,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她毕竟是他女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聪明的一个人,不应该不清楚该怎样做才会利益最大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