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有何妙计(1 / 2)
钟如意的一番话让许毅心中大为震惊。
易子而食?利箭封喉?
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长公主都经历了什么?
许毅心存疑惑:“殿下,您都经历了什么?”
钟如意如实答道:“今日,如意随宁王出宫,在途经朱雀街时,遇到一名叫唐征的状师拦街告御状,唐征状告沧州知府戴天理,强征土地,凌辱民女,滥用私刑,以至沧州百姓民不聊生,并呈上血书一封。如意接过血书时,唐征被歹徒一箭封喉,当场绝命!”
说罢,钟如意举起双手,托起血书和一本不起眼的册子。
“如意手上,是唐征拼死……”话还没说完,钟如意忽然眼眶一热,仿佛有什么东西堵到喉咙。她嘴唇颤抖,张嘴发不出声音,直到深深呼出一口气,稍稍平复好心情,才继续道,“是唐征拼死交到如意手中的万民血书。”
“而另一件,是如意一个多月前,让朝中的几位大人,从各部近几年的奏折中,整理出的贪墨受贿的官员名单。”话说到最后,钟如意的语气中生出了几分愤怒,“如意本想等晋国使团回国后,再把名单交给大人,如今看来,大魏的百姓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了!”
她没有说,自己为什么突然改了主意,要提前把名单拿出来,但许毅知道,定是因为那个叫做唐征的状师。
许毅从钟如意手中接过血书和名单。
展开白布,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
白布上的字迹用鲜血书写,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名字,有的名字工整,有的名字扭曲,有的如三岁稚童所书,有的如目不识丁之人所写。
鲜血把白布染红,看起来格外触目惊心。
再翻开名册,一股陈旧的纸墨味侵占鼻腔。
宣纸上的罪行用浓墨记录,上面记载了官员的累累罪行,有的官员贪墨,有的官员枉法,有的无才无德胡乱判案,有的知法犯法仗势欺人。
墨迹把白纸染黑,看上去简直令人发指。
看了这两样东西,许毅思绪万千,他已经完全能够理解长公主对自己行跪拜大礼的意义。
这两样东西,别说是长公主,任何一个心系家国的人看到,都会痛心疾首。
大魏的官员何止千人,这本册子所记载的官员何止百人,已超过大魏官员总数的五分之一。
光是已发现,作风不正的官员就有那么多,那些没被发现的官员又有多少?
大魏这么多蛀虫,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会过着什么日子?!
许毅眼眶中有泪水在打转。
他是大理寺卿,掌管天下刑狱案件,他所愿,海晏河清,天下再无不公之事。
他在任二十余载,已经兢兢业业,尽心对待每一桩案子,自认做到了问心无愧。
可他没想到,在汴京城,就在大理寺的眼皮子底下,居然有那么多官员都触碰到了律法的底线,他这个大理寺卿,在那些罔顾律法官员眼中,怕不是个笑话?
许毅只觉得悲从中来,心中充斥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他双膝一软,扑通跪了下来。
“臣有罪!”他羞愧得低下头颅,惭愧得不敢面对钟如意,“臣身为大理寺卿,未能及时纠察众人之过,让枉法之徒逍遥至今,臣有罪!”
钟如意没想到许毅会把失察之罪揽到自己身上。
放眼纵观历史长河,无论何朝何代,无论君王是否贤明,其手下都会有贪官污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