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有何妙计(2 / 2)
励精图治如秦皇帝,哪怕他一统六国,厥功至伟,他手下不还是出了指鹿为马的赵高。
贤明睿智如唐太宗,哪怕他开创贞观之治,功绩为后人歌颂,他不照样重用了毁誉参半的许敬宗。
钟如意知道,贪官污吏是没法完全清除的,这些贪官污吏,就像烧不尽的野草,就算除掉一批,很快又会冒出另一批。
人心自古难测,谁也无法洞悉他人的内心,谁也不能控制他人的选择。
钟如意能做的,不过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大魏打理好,还百姓一片海晏河清。
“许大人言重,”钟如意率先站起来,快步上前,把同样跪在地上的许毅扶起来,“如意知道大人已经尽力了,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别说是大人,就是父皇在世,父皇也未必能看出这些贪吏的罪行。眼下,既然咱们已经把这些蛀虫找出来了,就不能再放任不管了。”
许毅颤巍地站起来,努力控制着发热的眼眶,保持着理智,问道:“殿下打算怎么做?若是殿下一次性处置那么多人,那么大魏,可就无人可用了!”
许毅说这句话,不是在为那些犯事的官吏求情,而是在告诉钟如意现状。
名单上的,有的是身居要职的朝中官员,有的是治理一方的地方官吏。
如果把这些人全都罢免,朝中尚有长公主和丞相坐镇,但各州郡县的情况,就没那么容易控制。
许毅劝钟如意,就是想提醒她,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若是这些官员处理不当,那么各地很可能会发生暴乱。
钟如意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对此,她早就想好了策略。
但她没有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而是先问道:“许大人有何应对之策?”
被问到的许毅没有立刻回答,他皱起眉沉思了一会儿,半晌,才缓缓道:“依下官愚见,咱们可以把名单上的官员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那些犯了小错,尚有改正余地的官员,对于这些官员,微臣建议可以给他们几句口头警告,但暂时不要动他们。”
“第二类,是那些犯了大错,但罪不至死的官员,对于这些官员,微臣建议可以对他们从宽处理,或将他们罢免,或将他们贬黜到各州郡县,换掉地方的官员。”
“至于最后一类,是那些目无法纪,十恶不赦的官员,对于这些官员,殿下切不可心软,该流放的流放,该斩首的斩首,如此,方能以正朝纲!”
一次性处理所有官员不难,难的是,找不到人补上那些空出来的官职。
许毅的这个法子,刚好解决了惩处官员所带来的问题,钟如意认真听完,心中宽慰,目光中露出赞许。
她想到的也是这个法子。
许毅说的办法,虽没有她想的那么详细,但跟她的想法不谋而合。
处理贪墨案的官员,钟如意思考了很久。
许毅是大理寺卿,为人刚正清廉,有多年办案经验,又是朝中的老臣,对于和案子把控分寸很得当。
虽然钟如意能制定解决贪墨案的计划,但她到底没有办过一件案子,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不如许毅老道有经验。
所以,她思来想去,才最终定下许毅,来处理这桩涉扯大魏大大小小官员的案子。
许毅把自己解决贪吏的方法提出来,钟如意便知道自己找对了人。
一直堵在她心中的郁气终于松了一口。
她欣慰道:“大人此法甚好,如意有个小计,可助大人办案时,事半功倍。”
听到钟如意的话,许毅也来了兴趣,道:“殿下有何妙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