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一章 真假考题(1 / 2)

加入书签

宋博文说的这些,她何尝没有想过。

只是时间不等人啊。

原先她确实是想等春闱过后,再下江南,但她看到舅舅一个宁远侯,衣裳破旧成了那样,又听说将士们在边境过得困苦,便不想等那么长时间了。

春闱过后,又该安置中举的考生,给众人分配官职,到时候又是一堆事。

等到春闱彻底告一段落,百姓们春耕都结束了,她在那时南下,就迟了。

而且派人代替自己下江南也是不可行的,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眼看到,才能做出决定。

无论她口头如何交代,都不会有人像他一样了解农务。

这个时代百姓们不信鬼神,不知道科学,很多人种地,只知施肥耕种能让农作物长得更好,却不知施肥也是有门道的。

钾肥能抗倒伏,促进农作物生长,磷肥能抗寒旱,增加农作物产量,有些土地本来就肥沃,什么农作物都能种活,而且有些土地贫瘠,不适合种大部分作物,却能种一些豆类。

南水稻,北小麦,就是因为南北土地差异。

科学耕种不是言传身教就能学会的,还需要亲眼所见,亲身实践。

要跟一个迷信鬼神的古人,讲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耕种,并非一日之功,等她教会这里的人什么是科学耕种,她下江南都能跑三个来回了。

钟如意没有把自己的真实目的告诉宋博文,即便她说了,宋博文一时间也不能理解,她还要花时间解释一堆。

“大学士所言,如意何尝没有想过,只是不见百姓疾苦,便不知百姓疾苦,今年都开春了,百姓也是时候耕种了,这个时候下江南,刚好能看到百姓耕种的场景。”

理由有些牵强。

若是想看百姓耕种的场景,秋闱的时候也可以去看,为何一定要选在最重要的春闱?

长公主也不是个不知道轻重的人,观长公主近日行事,她应该很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

怎么就在春闱这么重要的节骨眼上,非要南下。

难不成南巡比春闱还要重要?

宋博文活到这把年纪,经历了太多事,见识也广。

他没有追问钟如意为何非要这个时候离开,而是问:“长公主决定好了?”

“已经决定了。”

“既如此,那老臣就豁出这把老骨头,替长公主再盯一次春围,长公主想做什么?尽管放心,大胆去做,此次春闱有老臣在!”

大魏的长公主钟如意是个难得的治国之才,宋博文也不在意钟如意南寻的真正目的,只要长公主做的是有利于大魏的事,无论什么他都支持。

钟如意心中肃然,前两天她被宋大学士晾在宋家,还以为想要说服送大学士,是一件很难的事,万万没想到三言两语间,宋大学士就答应主持春闱了。

这回倒是轮到钟如意呆住了。

她另外还准备了许多说辞,没想到那些繁文缛节的话一句都没用上。

宋博文看到钟如意脸上的惊愕,好言提醒:“殿下可想好此次春闱的考题?”

钟如意才回过神来。

大魏的春闱主考试帖诗和经、史和时务,她对试帖诗、经和史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这次春闱的题目,她只想了关于时务的考题。

钟如意对宋博文说道:“只想了一个考题,大学士借笔墨一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