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46:忍不住了(1 / 2)

加入书签

明明没有身体接触,明初仍然感觉到了承元的变化,以往和承元靠近,只能觉到他淡雅的芝兰玉树气息,就算他干再多坏事,也难掩他一身的清贵傲然,淡而不漠、冷而不酷的气质最是悠长,又最令人动容。

而此时的他,全身上下都散发着男子原始的糜糜之气,哪怕他再藏,也控制不住身体向异性发出邀请的信号。

“有人来了。”他很快回过神,尴尬地起身向门后走去,

就在承元转身走开时,明初本就微热的脸也像着火一般,她不自争地拍着脑门,提醒自已时刻保持理智,他是承元,是把灾难带进永丰镇的男人,他是挑起战争闹得天下不宁的罪人,是害她全家的李氏子孙。

是谁不好,偏偏他是承元。

承元刚打开房门,一脸巧笑的常远拎着拂尘,已经到了。

常远有一张鞋拔子脸,笑起来更显脸长,但他偏就爱笑,笑起来消瘦的侧面有如弯月,阴险又滑稽。

“哎呀承大人,不知那个小丫环合不合您胃口呢?”常远狗腿地迎上来,站在门前欣悦地说道:“摄政王体恤你为国事操劳,他老人家老为您着想呢,之前送您的女人您不肯碰,终于碰着个看着顺眼的了,这下王爷可得安心喽。”

“谢王爷挂心,属下不敢辜负他老人家的心意。”承元刚才红了脸,现又被常远的话给恶心到,泛红的脸发起了绿光,“我这里还要忙,不陪常总管了。”

“哈哈,”常远掩着脸咯咯地笑着:“承大人这不说笑呢么,咱家来这儿不正是等着大人办完事,好回去回复的么。”

偷偷来到门后的明初听见常远的话,险些没一个踉跄把自己甩了出去,她偶听皇家秘闻,说是皇帝和妃子侍寝的时候,会有一个太监在旁督促,生怕皇帝干得太久熬坏身体,眼下常远也要让承元当面来一出活春图么?

呵呵。

“常总管,”承元腼腆地道:“这样恐怕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常远拿肘子拐了承胸口一下,“也别哆嗦那么多,直接撂翻办了就是,咱家也好回去交代啊,你知道的,王爷对你的事可操心了。”

明初默默地翻着白眼,从嘴里蹦出一个字:操……承元你敢答应他试试,你答应试试……

“总管客气了,可这种事当着公公的面,怕是做不出。”

还好承元够识相。

“可王爷盛情难却,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的。”

刚才还庆幸某人识相的明初瞬间石化:承元,你敢上我试试!

“哎,”站在门口的常远抱着拂尘,一脸的欢喜褪去,神微微显得凝重,“不怪王爷心疼你,多好的一个少年人啊,自从你来了王府,辅佐王爷治理天下,给王爷出了多少主意,给咱大盛推出多少好的政令,要不是你,大盛哪能这么容易收服梁王,逼安乐王归降呢。”

“总管过誉了,我该做的,”承元的语速有些快,像是不愿常远再说下去,“是王爷英明,做属下的不敢居功。”

“诶,”常远收不住口,一股脑地说道:“做为大盛子民,咱家对你真的佩服,要不是你立下军令状,保证可以用最少的牺牲收复各地,只怕王爷早发兵攻打晋南,将那叛出之国夷为平地了。”

军令状……明初怎么没听说承元立什么军令状?常远的意思是说摄政王本想灭掉晋南,是承元以立下军令状为代价劝阻了摄政王?然后施行了这场收复之战?

“没什么可值得佩服的,”承元一笑置之,笑容里却尽是苦涩,“这事就不要再提了。”

“不是你承大人,这场大仗打下来得死多少人啊,收服梁地和黔城,你可说不损一兵一卒啊……”

“总管大人,”承元再次拦下他,眼中一抹厌烦闪过,“没什么好拿出来说道的。”他也有自已的私心,就算摄政王不制造这场战争,若有一天他掌了权,分裂出去的国土他也必定会拿回来。

常远抱歉地笑笑,“好好,咱家就不耽误你好事了。你也不要有负担,咱家站在屏风后,你权当没咱家这个人就好。”常远说着就往屋内走进,一路笑呵呵的,活像一个见着儿子娶媳妇的老母亲。

听见脚步声在往里进,明初赶忙在内室中找地方暂避,有人要看她跟男人行房这还得了,就算还能做手脚骗骗死太监,但她好歹是个女人,杀人放火好说,随便跟人干这事她可做不出!

躲哪里呢?内室虽大,但没有衣柜帷帐等方便藏身的地方,估计是为了避免有歹心的人藏身行刺,连窗户都没有一扇……对了,明初飞快地避着常远的视线,一个翻身,迅速滚进床底下。

承元正好看向那边,眼中一顿,下意识想去阻止她,可又来不及了。

“承大人开始吧,”常远果然只走到了屏风处便停下。

承元无心应他,径直走向床前,抬头看向黑漆漆的房梁处,不知向谁点了点头。

脚尖轻轻踢打床边,想让明初自己钻出来,不过是一场戏,做了就好,可明初一点回应也没有,承元不想让常远起疑,俯身钻了床底。

他们两人是视力极好的人,尽管伸手不见五指,在他们看来也只犹如隔着一层暗纱,五官轮廓依然可以看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