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9:周旋(1 / 2)

加入书签

“先皇指定?”一句话触到了明初逆鳞,“先皇灭了你太子府,你竟还把他的话奉为圭臬?”

承元低暗下去,“我不想为先皇辩解什么,对儿子疏于管理,对事件疏于查证,不管太子府,还是沈家,他都责无旁贷,他的后代败坏他的江山,已算是对他的惩罚了,终究故人已去。”

因为承元是那个人的孙子,所以承元可以用“故人已去”来揭过老皇帝的所为,但明初不会,她痛恨摄政王,也恨当年老皇帝的无能,恨整个李家!

“四叔,”承元费力地坐起身。

敬王见他行动艰难,过去扶了一把。

哪怕心口仍疼痛叫嚣,他依然字字如铁:“沈璎,只能是我的。”他说的不够庄重,场景也很随意,但没有人会怀疑他半个字,他直直地看着明初,一瞬不错:“没有先皇与沈将军当初的约定,我只以个人名义宣布,你沈璎,是我李元景的,此生是我的,生生世世亦然。”

明初鼻头一酸,只有深深吸气才能压住冲出胸膛的那股热流,这是感动么?不是,除了那一过性的不可思议之外,她只有满满的压抑和浓浓的负罪感。

压抑对他的喜欢,对死在李家手下的族人负罪。

目光一动不动地盯着承元,她的呼吸越来越急促,直到她再也忍受不了这股无形中的压力,掉头离开卧房!

不可能!她和承元这辈子都不可能!

敬王本想借着搓合明初和李程的事来激发承元,逼承元表明心意,在敬王看来,承元和明初曾相依为命,而且从种种迹象上也能看出承元对明初的爱,如他所愿承元表白了,可收到的效果却不如人意。

明初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连一道虚影都没有留下。

他靠坐床头,心如灰死,早知会是这个结果了,他还是飞蛾扑火般地上前,既然再遍体鳞伤,也是早有所料的罢了。

“承元,刚才本王……”见承元失意,敬王本想解释自已一片苦心,承元却笑了笑:“这件事,让我自己来解决就好,我总信事在人为,不会太坏。”

得承元这句话,敬王才松下一口气。

“感情的事放放,”承元一转口吻,冷肃说道:“现在我们来谈谈,遗旨的事。”

……

次日,王老太爷登门敬王府。

王老太爷经过数不清的大风大浪,早习惯了不形于色,但今天的他表情很是沉穆,进临安阁见到承元,王老太爷四下里看看没有旁人,对承元开口:“朝廷的风向不对,据宫中所传,云太后去秘牢里见摄政王了,不清楚他们说了什么,出来的时候云太后双眼微红,很显然是哭过。”

“云太后和摄政王私情未了,甚至有可能,皇帝是摄政王和云太后私通所生,”承元嘴唇发干,惨白无色,“这是摄政王最大的筹码。老太爷,连忠逼宫的事,太后可有下令去查?”连忠逼宫从一开始就是有人对连忠作局,逼得他只有一反,如果云太后把那件事来龙去脉给翻了开,只怕后续仍会有一些对己方不利的东西出来。

“这点我倒不清楚,”老太爷伤神地摇摇脑袋,“我猜想,即便云太后知道有人捣鬼,也不见得会去深入调查,我今天过来,有句话想告诉你。”

“老太爷请说。”承元恭敬地向他点头。

“摄政王很可能会复出。”王太爷想到今天收到的消息,脚都不由地发软,他们多大的力气,死了多少人才能摄政王扳倒,眼下也已掌握了不少对摄政王不利的证据,但王老太爷听说,那天云太后逼文武百官写下摄政王的罪行,之后文书收入了天禄阁,但一转眼,天禄阁起了一场大火,说是相关文书被毁于一旦,连当年用来陷害沈将军的那封伪造信也毁在了火中。“天禄阁大火,说是证物没了,你说,哪那么巧保管重要文书的天禄阁出事,有关摄政王的证物被毁得干净?其后没有了物证,事情又太遥远,谁能证明摄政王陷害了太子和沈将军?云太后想把摄政王从造反的罪名里拉出来,不是不可能的。”

听王老太爷说及此处,承元后背都隐隐发麻。

“我想了想,你最好尽快离开京城,免得夜长梦多。”王老太爷劝道:“我会给你打点后路,尽量助你顺利出城。”

承元一默。

摄政王现在还在宫里,说不清什么时候会死灰复燃,他还不能走。“不是我自诩救世主,只是觉得我现在走了,情势很可能会回到从前,甚至比从前更加恶劣,老太爷,谢您的好意。我不走。”

“你何苦呢,现在不走,没准以后走不了,”老太爷急得走来走去,因为呼吸大了,银白的山羊胡在嘴边吹的动了动,“我的猜测应该是对的,皇上和摄政王的关系确像不普通,现在的情况对你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不管摄政王是生是死,你、明初,或者是参与此事的人,都会遭到报复。”

“老太爷先安下心,”承元身子虚弱,蔫蔫地斜靠在软枕上,“我想进宫一趟,试试云太后口风,没准还有余地。”

“余地?”老太爷不苟同,摇了摇头。

承元定定地看在老太爷琥珀色的眼中,“听说小皇帝是个儒雅宽仁的孩子,他就是余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