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挑灯写农书(1 / 2)
“你说。”
“你应该知道的并不全面吧,听方舒姐说,小亮是因为出生时的意外,才导致体弱,自幼便大小病不断。而且……”伍满放低了音量,周稻也读懂了他的意思,附耳上前,“主要是药钱这一方面。”
周稻讶异,和伍满谈论这个问题,总归是让她觉得有些不舒服了。
“你别误会,小爷我可不是贪财的人。之前都是方舒姐先赊账,后补上的,但是近期医馆周转不过,你看师父都出去借钱了。”伍满收声。
这意思是让我交钱?周稻心想。
她向来不做赔本的买卖,是否要帮小亮出钱,其实周稻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育英堂初建,她发现自己先前靠段思望的名声来招生的念头实在是过于荒谬。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亲历过的事件,而段思望究竟是什么水平,并不能够用什么数据来证明。大家只是模糊地知道,他外出当官去了,前途无量。
如果真的想要使育英堂扬名,必须在育英堂中培养出真正的英才,方能使人们对其改观,甚至真的愿意将孩子送进去。
而培养真正的英才,小亮就是一个很好的苗子。这一点是贺才也认可的。
不知道是不是这孩子太孝顺懂事了,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十分认真,他是第一批最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
“我付。”周稻经过片刻的思虑之后,看向伍满。
“大气!”伍满抱拳,摊手,示意周稻结账,“快点,小爷我还要去学习呢。”
——
汪亮在知道了周稻甚至为自己垫付费用之后,对她的感激溢于言表,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成为了学堂中最亮眼的角色。
虽然他弱不禁风,下课的时候并不参加同学的小打小闹,但是因为成绩优异,并不会受同学们的排比。
相比较而言之,周稻在学堂的生活让她精疲力尽了。
她觉得自己已经不能够支撑下去这样高强度的上课了,看着每天乐滋滋的贺才,她不禁打心底里佩服:“你不累吗?”
“能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我死无怨言。”贺才用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这么说着,倒是让周稻觉得他的身体突然高大伟岸了起来。
她嘴角抽搐,顿觉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和贺才没有共同语言。
苏巧艺和周为也发现周稻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稻稻,你就不能再多招几个老师来吗?”
周到扒拉着饭,心想,我也很想招,但是我觉得他们水平没我高,至少在我的专业领域里。
“要不这样,你把你想教给他们的内容写成一本书,到时候再请老师为你代传。”苏巧艺提议道,“你在这大好的年华,不享受生活,而是一天到晚地忙,妈妈要心疼了,真是看不过去。”
“那怎么行,这和老师上课照着PPT念有什么区别?”
请一个完全对这方面不了解的人,念着她写出来的东西,讲给学生?莫名有一种被剽窃了知识产权的不爽。
不过若是选一个对农学稍微有些了解的人……
↑返回顶部↑